肃穆而庄严的一座道观之中,檀香袅袅,沁人心扉,从白色道观的足足有五米那么高的大门向里望去,前来祈赶香的香客,一排排地跪在大堂之前,面对着大堂正中央的一尊巨大的白色雕像,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带着虔诚的敬意。
“天尊在上,保佑我的浩儿一生平安,无病无灾。此次进入万修堂,能够出人头地,光宗耀祖,成为顶天立地的英雄男子汉。”
跪拜的人群之中,只见一位中年妇人,观其相貌,眉目清秀却略带沧桑之意,额头上的皱纹显示出她已经是韶华不再,她无比虔诚地望着眼前的白色雕像——“仙道天尊”,喃喃地说着话语。
这道观,乃是供奉“仙道天尊”的道观。
当下的百姓,是信奉仙道的,以仙道为尊,将其视为神灵,而各处的道观,可谓是多如繁星,不胜枚举。
大多数的道观,皆是没有仙道人士的驻守,是虔诚的百姓们用来叩拜神灵的地方。
这一座道观也不例外。
中年妇人身穿粗布衣裳,淡青色衣服的左边袖口还有一个补丁,而她的左手边,跪着一位少年,这少年愣愣地盯着眼前的仙道天尊塑像,看得有些出神。
这仙道天尊的塑像,白衣白袍,白眉白须,颔首微笑,凛然而立,飘然仙态,尊崇无比,让所有虔诚跪拜的百姓们唯有仰视之。
这中年妇人身边的这位少年,粗略看上去,也不过十三四岁的样子,穿着一身的青色衣裳,虽是粗布却整齐干净,此刻他那略显稚嫩的脸,就那样仰着,盯着仙道天尊,也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
“娘,您许了这么多愿望,仙道天尊能够帮助我们实现么?”
少年喃喃低语,问了一句。
很显然,少年与这位中年妇人是一对呣子。
“傻孩子,你可别瞎说!天尊可是大神仙,他老人家神通广大,是无所不能的。”
少年的母亲看了看四周,确定自己的孩子的这番话没有引起别人的注意之后,这才伸出手来点了点少年的脑袋,算是小小的惩罚。
“这里这么多人都来祈愿,天尊忙得过来么?娘,我还是不要去万修堂好了,我跟着娘亲,过一辈子平平安安的生活,有什么不好?”
少年摸了摸脑袋,将目光从仙道天尊的塑像移了下来,望着母亲,说道。
中年妇人微微一怔,怒容已现,她正要发作,可看到自己的孩子那天真无邪的脸,心有不忍,于是默然了。
少年低下了头,也不再多说话。
这一对前来道观之中祈赶香的呣子,乃是这座道观所在的一座城镇——天风城的普通老百姓,少年取名为齐浩,母亲为赵氏。
齐浩年幼丧父,由母亲赵氏一手拉扯大,贫苦老百姓,又是孤儿寡母,生活之艰辛可想而知。
这对呣子在天风城的一片矮棚之中生活,那里是典型的贫民窟,而母亲赵氏依靠着一手针线活在城中摆摊,每日辛苦劳作,只为一日三餐的粗茶淡饭。
今天,赵氏抽出一天的时间,带着儿子齐浩来到这座道观之中,虔心祈愿,不为别的,正是为了齐浩进入天风城的“万修堂”成为学员一事。
“唉,天尊大神仙,我家浩儿能够进入万修堂,可着实不容易啊,也别怪我祈愿太多,恩,这样吧,只消我家浩儿能够一生平安,无病无灾,至于他在万修堂之中混成什么样子,那就看他的造化啦。”
此刻,赵氏似乎也感觉到自己对仙道天尊的祈愿要求太多了,这位本分老实的妇人,即便是上香请愿,也不敢奢求。
她思考良久,最终只是向仙道天尊请了一个愿望,那就是保佑自己的儿子一生平安,无病无灾。
说完,她取来香烛,用十二分的虔诚,再三跪拜。
少年齐浩望着母亲的一举一动,他双眼湿润,如此的年纪,若是一般老百姓家的孩子,或许无法理解母亲的心愿,可是齐浩不一样。
母亲的背影,卑微而渺小,可是在少年齐浩的眼里,她,是那么高大。
“娘含辛茹苦,一针一线帮人缝衣裳,十来年积攒下来的钱财,全部都用在打点万修堂的师父们的身上,只为了让我进入万修堂修学道法······”
齐浩默默念想着,对着仙道天尊塑像,深深地磕了一个头。
踏踏踏!
忽然,就在此刻,道观之外,传来了一阵喧嚣而跋扈的声响。
十来匹高头大马,通体亮黑,马蹄飞踏,健硕十足,扬起了一阵阵风沙,在道观的门外一番嘶叫。
“闲杂人等,一律闪开!快快闪开!”
马背之上,迅速跃下了一行身穿苍黑色蟒袍的壮汉,粗眼看去有十来人,他们目光如鹰,气势汹汹,把住了道观的大门,一字排开,嚣张无比的叫喊着。
道观之中前来请愿上香的香客百姓,皆是面容失色,惶恐不已,连连退去。
齐浩的母亲赵氏更是又惊又怕,连忙拉着齐浩,就要随着逃窜的香客百姓们窜出道观。
只可惜,人潮涌动,赵氏与齐浩皆是身单力薄,挤也挤不动,赵氏心急如焚。
“速速闪开,要是慢了,小心老子们手中的铁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