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东北之役,敌人打我,我不还手:“一二八”战役和长城战役,敌人打我,我才还手,吃了大亏。鉴于这种情况,张治中主张在日军有扩大战争征候之初,就应争取主动,首先出击。为此他一方面请示南京最高统帅部,一方面作好动员准备工作。
“大山事件”发生后,战事已呈不可避免之势。在这一形势下,8月11日,南京下令集结京沪线各部队向上海推进,并命海军阻塞江阴水道,防止日军溯江而上,威胁南京。次日,王敬久第87师进入上海市中心江湾,并派一部分兵力固守吴淞;孙元良第88师进至北站、江湾之间;炮兵第10团1营与炮兵第8团在真如、大场进入阵地;江防由江苏保安第2、第4两团担任,江阴航道阻塞作业也基本完成。
8月12日,张治中在获悉日军即将增兵上海后,当即决定攻击部队于8月13日拂晓前,完成对虹口、杨树浦日军据点的攻击准备。然而就在这时,张治中突然接到南京统帅部电话命令
原来,长谷川在12日接到军令部电报,令他“在陆军到达之前,不要扩大海军陆战队的作战正面。”遂指示日本驻上海总领事冈本季正采取外交行动拖延时间。冈本邀请英、法、美、意4个中立国在上海的代表召开淞沪停战协定共同委员会,企图暂时调解中日冲突,让中国军队撤出上海。参加委员会的中方代表上海市长俞鸿均当即严正声明
结果,张治中原定拂晓前的攻击,不得不停止。此举徒然使张治中的作战安排落空。本来张治中的意图是想以一个扫荡的态势,乘敌立足未稳措手不及之时,一举将其主力击溃,把上海一次整个拿下。但现在良机已失!在日军已占领中国东北,此刻又占领了平津并在华北地区继续扩大侵略、中日两国处于敌对战争状态的时候,习惯于偷袭别人的日军,却还在玩弄谁先开枪的把戏,显然是为了自己争取战略上的主动。
8月12日下午,淞沪停战协定共同委员会形成僵局而散会后,大川内传七少将即下令上海特别陆战队进入阵地,至半夜,在上海的日本海军即已作好了战斗准备。此时云集上海的日舰已达32艘,并有海军士兵2000余人登陆增援。8月13日下午,进入阵地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在八字桥地区的伊藤茂第3大队,首先向刚到达该地的国民党军第88师进行突然袭击,中国守军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
8月14日,南京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宣布
张治中的意图是在日军增援部队到来之前,一举攻下虹口、杨树浦。然而在14日至18日4天之内,蒋介石连下两道停战命令,结果战事停停打打,徒然延误作战良机,对日后战局的发展带来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相反,日军却不断大幅度增兵。8月15日,日军统帅部决定以第3、第11师团组编上海派遣军,第二次增兵2个师团。8月16日海军军令部下令
尽管上海中国守军牺牲惨重,但斗志高昂,拼死抵抗,使日军攻势进展缓慢。到9月上旬,上海战局胜负难分。这一形势使日本统帅部焦虑不安,决定第3次增兵,调第9、13、101师团及军的直属部队、兵站部队到上海,同时从华北方面军抽调10个大队以上兵力增援上海。
由于日军不断增兵,战争逐步升级,中国军队也陆续增援,不断调整部署。9月11日,蒋介石自兼第3战区司令官,顾祝同任副司令长官。9月21日,再次调整部署,朱绍良任中央作战军总司令兼第9集团军司令;陈诚任左翼作战军总司令,下辖第19集团军和第15集团军;张发奎任右翼作战军总司令,下辖第8集团军和第10集团军。
实力大大增加的日军,于9月30日拂晓,向中国军队发起全面攻势,突破万桥、严桥、陆桥等处阵地,在大场、温藻浜一线同中国军队进行了反复争夺绞杀,并逐步突破中国军队防线。10月15日,刚刚从广西调来的第21集团军投入战斗,发动反击,一度击退日军。但在10月19日的反击中,恰逢日军主力亦发动步兵、坦克、炮兵联合进攻,造成大规模遭遇战。中国军队由于装备相形见细,加之连日战斗,伤亡过大,乃于23日开始撤退,25日大场陷落。
然而,此时日军也已伤亡过半,不得已于10月20日再度决定增兵,以3个师团又1个旅团的兵力组成第10军,另从华北抽调第16师团编入上海派遣军的战斗序列。这样,通过这次增兵,上海周围的日军已达2个军9个师团又2个旅团。此时日本留在国内的部队只有近卫师团及第7师团两个常设师团。
11月5日拂晓,大雾弥漫。新增日军第10军第1梯队登陆兵团,在海军军舰、飞机火力掩护下,在杭州湾北侧的金公亭、金丝娘桥、金山嘴等处登陆。中国守军由于沿岸兵力薄弱,被敌军击破,日军登陆成功。当时中国军队曾驻浦东的第62师及独立第45旅与驻枫泾的第79师夹击登陆之敌,并令第1预备师由苏嘉路赶往增援,但由于部队联络困难,行动迟缓,计划未能如期实施。日军乘机突进,一举进入黄浦江一线,对上海中国守军形成两翼迂回包围之势。
在这种不利形势下,中国第3战区部队为避免重大牺牲,于11月8日晚后撤,转移阵地。但是蒋介石仍对英法的干预寄于希望,坚决反对后撤。他说
蒋介石的话使他的副总参谋长、外号小诸葛的白崇禧大吃一惊。因为在淞沪三角地带的数十万大军已经接到撤退命令,有的已经在行动了,怎么能收回撤退的命令呢?然而,固执的蒋介石直接向全军下达了返回原阵地的命令。结果造成全线混乱,90万大军拥挤在一个狭小地带争先恐后,拼命抢路,人吵马叫,乱成一团。
日军利用这一难得的机会,对中国军队进行了狂轰乱炸,几十万大军因而溃不成军。11月12日,上海市区陷于敌手。淞沪会战历时3个月,日军终以伤亡4万多人的代价结束了会战。
由于淞沪会战是由海军直接发动的,因此作为海军次长的山本五十六也时刻关注着中国战局的发展。尽管他对陆军存有反感,不赞成陆军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但在战争扩及上海后,他改而积极主张一举击垮中国,并积极地为日本顺利增兵作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其调动海军航空兵,在战争头8个月中,担负起了支援陆军、在前线进行俯冲轰炸,对中国内陆城市进行远距离战略轰炸等主要任务。可以说,远在东京的山本手上同样沾满了屠杀中国人民的鲜血。
然而,中国人民没有被侵略者的暴行所吓倒,即使日本这个“杀人机器”、“兽性怪物”在南京屠杀了30万中国人,它也没有达到灭亡中国的目的。顽强的中国人民在经受了百年的屈辱之后,不能再容忍任何羞辱继续下去,“为国家生命计,为民族人格计,为国际信义与世界和平计,皆已无屈服之余地,凡有血气,无不具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之决心。”未几,国民党官兵在台儿庄报捷,击溃日军第10师团和第5师团,歼灭日军1万余人。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建立根据地,配合正面战场,也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日本统治集团不得不采取进一步的措施,企图通过武汉、广东会战,“捕捉战争结束的机会”。但广东、武汉会战的结果,仍与日本侵略者的愿望相反。山本五十六在战争之初所最担心的事情终于变成了现实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