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在权力的祭坛上(11)(1 / 1)

皇太极先后五次率领或者派遣大军,绕道进入关内烧杀抢掠,给至少数百万生灵带来深重痛苦。皇太极认为,这个责任,应该由明朝皇帝和政府来负。在某种意义上,这并非毫无道理。在近四百年后的今天,我们所能做的,仅仅是祈愿,在这块生活着五十六个民族的土地上,这种同类相残能够成为过去时。

公元1643年,是为大明崇祯十六年、大清崇德八年。八月九日亥时,即夜九点到十一点之间,皇太极坐在沈阳皇城中宫清宁宫东暖阁的南炕上,端坐着猝然死去。从症状上判断,很有可能是高血压导致的脑溢血。死前有两道“遗谕”,内容是安排减免朝鲜历年贡额等,只字未提身后继承人之类事项(《清世祖实录》卷二)。

皇太极是十五个妻子的丈夫,二十五个儿女的父亲。在后金汗王位和大清皇帝位上,前后执政凡十七年。在这十七年的漫长岁月里,皇太极和他的父亲努尔哈赤有一点相同之处,二人死前,都曾经缠绵病榻,也都是在神志清醒的状态下死去,没有任何具有说服力的证据可以表明,他们准备指定哪一个人来继承自己的家业与事业。在帝制传统之下的中国人看来,这是普天之下、世界之上最最重大的一件事情,已然涉及到了“国本”,但这二位——过去的努尔哈赤和现在的皇太极——都是这么做的。同样,没有证据能够证明皇太极曾经着意培养过哪一个儿子做自己的接班人。表明至少在这一点上,他们没有改变本民族政治文化中的根本原则。

皇太极享年五十二岁。他死后八个多月,他的弟弟多尔衮而不是儿子,率领大军杀进山海关,并一举拿下全中国。他死后正好一年,多尔衮迎接他的儿子,从沈阳迁都到了北京。这本来是皇太极的梦想。

不管怎样,从此,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_请继续关注下部_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