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阵风袭来,铁面人的身影有些摇晃
弄箫人把玩着手中的箫,一双眼睛锐利地看向凌杀客栈
铁面人说道:“我发现,我低估了这个叫姬翔的无名剑客”
穆嬴秦问道:“你低估了他吗?”
铁面人说道:“是他远比我想象得更是可怕”
穆嬴秦问道:“可怕在何处?”
铁面人说道:“可怕在他并不是一个无情剑客,也不是一个作恶多端的盗贼”
他没等穆嬴秦问话,便又接着说道:“他这次盗走绿柳山庄的还魂草,我已经知道他的目的并不单纯,但我没有想到,他很有可能还有更为不单纯的目的”
穆嬴秦说道:“你对他知道得好像很多”
铁面人说道:“但我现在忽然发现,我对他所知道的,只不过是很表面的东西,实质上的他,我一点儿也不知道”
弄箫人说道:“能够多少知道他一些的人,已经是第一流的杀手了,想知道他更多的人,应该比第一流的杀手高上不知多少倍”
铁面人说道:“可是,不管我是怎样的一个杀手,我都没法赢他现在我也确信,即便是你我联手,也不一定能够取胜”
穆嬴秦问道:“何以见得?”
铁面人说道:“他的功夫高深莫测,他的心性无人能够揣摩,在这样的一个高手面前,你有几分赢的把握?”
穆嬴秦沉默了
铁面人又说道:“从刚才的那个和尚那里,你发现了什么?”
穆嬴秦说道:“他没有了自己的兵器,右臂也断了还有,他现在已经不再是之前的那个他了”
铁面人说道:“在这些表面的东西上,你还看出了什么?”
穆嬴秦想了想,忽然瞳孔收缩了:“他的右臂……一剑竟然刺掉了他的右臂?”
铁面人说道:“一个用剑之人,怎么可能一剑刺落别人的一条粗大的胳膊?你我虽然没有亲眼看到他们的那场较量,但仅凭感觉,也知道他确实是一剑刺下去之后,他的右臂掉了的……”
穆嬴秦说道:“如果这个和尚是一般高手,我也不足为怪了,但他是一个比一流的高手还厉害的人物,怎么可能被姬翔一下子刺落了手臂呢,而且是握着大刀的右臂,这怎么可能?”
铁面人说道:“这还不是真正可怕的,尽管这一点足够很多人害怕了”
穆嬴秦问道:“那他更可怕的是什么?”
沉思了片刻,铁面人说道:“真正可怕的是,他跟泓叶和尚决斗了这一场时,依然藏着招,而且藏得不只是一招”
穆嬴秦忧伤的眼神里也填充了恐惧
多元的好处与尴尬
过去我们习惯于一元“一元化领导”曾经主导过整个中国的一切时代的发展“改革开放”,一元已经走向了多元过去美术界的一元,即现实主义的一元那时的现实主义被誉为最革命最先进的创作方法这种来自西方的创作方法笼盖了中国文艺界,甚至统治了中国美术史的研究在那个搞阶级斗争的年代,有人把中国美术史也说成是现实主义与非现实主义斗争并取得胜利的历史其实,中国古代美术史上哪有现实主义?中国的写实写到皇帝那里时,都要夸张皇帝的身段至超大;“关关雎鸠”,你以为真的在说鸟?……不管怎么说,那时的创作方法是现实主义的一元后来改革开放,中国人才发现西方现在已不讲现实主义,甚至连现代主义阶段都过了,正在后现代主义阶段,当代艺术更是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兴奋得看花了眼的中国人还没回过神,西方一种新花样又出炉了!花样多得让喜欢学习的中国人六神无主,手脚无措,纠结万端!“多元”应运而生亦即你随便弄什么都可以多元好,符合改革开放精神北京市就有榜样天安门附近的半个蛋扣在那里,东边的大裤衩也立在那里,这些来自西方的东西形象地标志着中国的开放这一来,美与不美,懂与不懂,好与不好,艺术与不艺术都没有关系,不仅没有关系,甚至就是要丑,要不艺术,要让你不懂你懂了,我不就完了?此之谓“多元”!多元符合开放的国策,好!真的好!在多元的世界里,艺术家想怎样就怎样,非艺术家也总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那一元,比以前强迫你喜欢某元好特殊时期期间,不熟悉京剧也谈不上喜欢的我,居然被逼到能唱好几个样板戏的大多数唱段!天天听,听了十年,“不会作诗也会吟”
多元好,什么都可以弄,自由,所以最幸福的是艺术家和想当艺术家的人西方后现代有个观点是“人人都是艺术家”这年头,也真可以人人都是艺术家某城市有个神经病人,成天弄些垃圾,惹得行为艺术家和媒体对此好感动,认为这个堆垃圾者是最好的行为艺术家,神经病人也因此在恍兮惚兮中弄清了自己的艺术家身份所以当艺术家真好,艺术家也真好当想画画,做雕塑,堆装置,脱衣服,翻筋斗,画花脸,吃狗屎,装怪装疯都没关系一不要犯法,二不要害人,只要你这些艺术能让你高兴让你出名让你能活且活得滋润,你就可以艺术下去装疯弄傻但绝对不害人的“凤姐”在今天活得很好就是例子今天的中国宽容得很一个行为艺术家为了让大家记住他,把他自己连同七八十岁老父母的衣服都扒得精光在家里照相,不少人侧目,但他扒的是他自己和他父母的衣服,又没侵犯他人,且在自己家里,肯定没犯法一个行为艺术家要惊世骇俗去吃死尸,本来犯了法,但因其从事的是艺术,法律部门也没追究中国现在极宽松一个群体性乱的判裤广告在美国和澳大利亚都被禁止,却能在广州的大街上堂皇陈列,连市民都看不过,主管还无所谓所以今天“改革开放”的中国,真是多元艺术的天堂2m
在多元时代,教育怎么办?前些年,西南地区一所美院,男女学生在教师怂恿下脱衣服脱成了瘾,男男女女光溜溜地叠在一起,还经逞,最后一个比妓汝还勇敢的女生干脆凑着自己的阴部拍了一张大幅特写照片,拿到南京博物院去展览,这是可以进入文化史让人震撼的“当代艺术”事件这个地区另一著名美院则把一堆大粪评成优秀奖,还奖励“创作”该“作品”的学生五千元奖金当美术界中人当着院长的面批评这种教学行为的时候,院长红着脸讪讪地辩解说:“现在不是多元了么?干嘛要去限制学生!”似乎开明得很,宽容得很如果对什么都不懂才要到学校来学习的学生来一个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引导,这学校不是可以不办了么?脱衣服还要到学效习才会么?美国著名的“当代艺术”家可都不是从学校里出来的,人家瞧不起“学院派”,而中国的学院又偏偏要去弄“当代艺术”,这有点热脸去挨冷ρi股,今天的美术院校好尴尬!
评论家又该怎么办?说真的,评论家最尴尬多元艺术把艺术的标准弄乱了人人都是艺术家把标准弄没了弄乱弄没标准以后,人人都可以是评论家了,连“准入”的门坎都不需要要专业评论家干嘛?受过去一元化教育的评论家面对今天的多元时代,老一套的知识结构让他们面对全新的格局很难有说法对“当代艺术”一套他们不喜欢不赞成,但又说不清况且“当代”等于进步,等于先进,这些先生们还不无几分敬畏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与“当代艺术”争“当代”权而本来就是“当代艺术”评论家的当然最牛,他们那一套全从美国来,虽然大多也一知半解,但“美国来的”这一点,就让他们占尽先机,一个个以捍卫真理者和得道者的姿态在干“革命”工作他们关注“问题”,关注政治,因为他们本来就以“当代”自称而以为走在历史的前列,所以他们时时处处站在历史的高度俯瞰艺术,拼凑一些似通非通的洋名词踌躇满志地给一个个“当代艺术家”作“历史定位”他们一度神气地以西方为背景以国际主义者自居但中国强大以后,评论界大谈中国风格中国精神,中国民众的民族自信心也起来了,不仅“国学”思潮起来了,连他们最不喜欢的民族主义思潮都起来了而他们那一套又全是西方,喜说结结巴巴英语的他们也开始尴尬,最近都集体改口说汉语,说中国,说传统,但中国自己的一套他们又陌生这就真的尴尬了当然对评论家来说,多元又是最好的护身符我什么都不批评,什么都说好,至少,什么都不说不好,反正多元这种评论家最多,但这种态度可能最最尴尬,因为这会把评论家自己弄得失业!因为这等于宣布了自己的无能与无用!
多元以后,政府又怎么办?以前是一元,最好办不符合一元就批判想20世纪80年代初江丰就给质疑内容决定形式的吴冠中一顶反马克思主义的帽子这顶帽子早几年出来就可以让吴去坐牢现在多元了,开放的政府又不太管了嘲弄毛主席戏说天安门让老外好高兴,大把掏钱炒作这些东西,炒得红红火火当然,只要不犯法,不要去干涉,也对但政府毕竟是政府,也得有个倾向,真要无为而治,碰到有钱有势有心有为的西方诸国,恐怕就得让有为者治了这些年,美国式当代艺术在中国大走其红,不仅弄得国际中人以为“当代”中国人或龇牙咧嘴穷凶极恶或嬉皮笑脸傻愚呆痴,而一个国家还在清末民初状态;而且“当代艺术”的天价早把国人撩得脸红耳赤,结果就是全国性的跟风你能找出中国哪个美院没有去与此种“当代艺术”接轨吗?崛起中的大国要形象,但这种形象拿出去可有些尴尬
当代艺术家也有为难之处现在连北京官方都有了“当代艺术院”,本来,这可以让这些一度标榜与“体制”格格不入的“当代艺术家”弹冠相庆好不喜欢所以“当代艺术家”们又在宣布胜利了!这当然也是美国和西方的胜利,且有我之无为为西方有为治的意味这也应该让“体制”多少有些尴尬!然而另一面,胜利归胜利,但“当代艺术家”如此向“体制”归顺,以后再拿什么本钱去与西方“接轨”?如果不再“接轨”,又怎么继续“当代”?如果还我行我素,继续“接轨”,已入“体制”之人,“体制”那方又怎么交待?如果不归顺,GDP已占世界第二的国内的好处就眼睁睁地不要么?看来,“当代艺术家”的尴尬也够呛!另外,长此以往,这种“当代艺术”真成了中国艺术的主流,可能就又该让美国人来不仅宣布胜利,还该宣布中国艺术已经死亡,亦如他们奚落忠诚模仿他们的法国人那样那时要尴尬的就不只是上述诸方了!
看来,多元有多元的好处,也有多元的尴尬
多元的好处与尴尬
过去我们习惯于一元“一元化领导”曾经主导过整个中国的一切时代的发展“改革开放”,一元已经走向了多元过去美术界的一元,即现实主义的一元那时的现实主义被誉为最革命最先进的创作方法这种来自西方的创作方法笼盖了中国文艺界,甚至统治了中国美术史的研究在那个搞阶级斗争的年代,有人把中国美术史也说成是现实主义与非现实主义斗争并取得胜利的历史其实,中国古代美术史上哪有现实主义?中国的写实写到皇帝那里时,都要夸张皇帝的身段至超大;“关关雎鸠”,你以为真的在说鸟?……不管怎么说,那时的创作方法是现实主义的一元后来改革开放,中国人才发现西方现在已不讲现实主义,甚至连现代主义阶段都过了,正在后现代主义阶段,当代艺术更是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兴奋得看花了眼的中国人还没回过神,西方一种新花样又出炉了!花样多得让喜欢学习的中国人六神无主,手脚无措,纠结万端!“多元”应运而生亦即你随便弄什么都可以多元好,符合改革开放精神北京市就有榜样天安门附近的半个蛋扣在那里,东边的大裤衩也立在那里,这些来自西方的东西形象地标志着中国的开放这一来,美与不美,懂与不懂,好与不好,艺术与不艺术都没有关系,不仅没有关系,甚至就是要丑,要不艺术,要让你不懂你懂了,我不就完了?此之谓“多元”!多元符合开放的国策,好!真的好!在多元的世界里,艺术家想怎样就怎样,非艺术家也总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那一元,比以前强迫你喜欢某元好特殊时期期间,不熟悉京剧也谈不上喜欢的我,居然被逼到能唱好几个样板戏的大多数唱段!天天听,听了十年,“不会作诗也会吟”
多元好,什么都可以弄,自由,所以最幸福的是艺术家和想当艺术家的人西方后现代有个观点是“人人都是艺术家”这年头,也真可以人人都是艺术家某城市有个神经病人,成天弄些垃圾,惹得行为艺术家和媒体对此好感动,认为这个堆垃圾者是最好的行为艺术家,神经病人也因此在恍兮惚兮中弄清了自己的艺术家身份所以当艺术家真好,艺术家也真好当想画画,做雕塑,堆装置,脱衣服,翻筋斗,画花脸,吃狗屎,装怪装疯都没关系一不要犯法,二不要害人,只要你这些艺术能让你高兴让你出名让你能活且活得滋润,你就可以艺术下去装疯弄傻但绝对不害人的“凤姐”在今天活得很好就是例子今天的中国宽容得很一个行为艺术家为了让大家记住他,把他自己连同七八十岁老父母的衣服都扒得精光在家里照相,不少人侧目,但他扒的是他自己和他父母的衣服,又没侵犯他人,且在自己家里,肯定没犯法一个行为艺术家要惊世骇俗去吃死尸,本来犯了法,但因其从事的是艺术,法律部门也没追究中国现在极宽松一个群体性乱的判裤广告在美国和澳大利亚都被禁止,却能在广州的大街上堂皇陈列,连市民都看不过,主管还无所谓所以今天“改革开放”的中国,真是多元艺术的天堂
在多元时代,教育怎么办?前些年,西南地区一所美院,男女学生在教师怂恿下脱衣服脱成了瘾,男男女女光溜溜地叠在一起,还经逞,最后一个比妓汝还勇敢的女生干脆凑着自己的阴部拍了一张大幅特写照片,拿到南京博物院去展览,这是可以进入文化史让人震撼的“当代艺术”事件这个地区另一著名美院则把一堆大粪评成优秀奖,还奖励“创作”该“作品”的学生五千元奖金当美术界中人当着院长的面批评这种教学行为的时候,院长红着脸讪讪地辩解说:“现在不是多元了么?干嘛要去限制学生!”似乎开明得很,宽容得很如果对什么都不懂才要到学校来学习的学生来一个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引导,这学校不是可以不办了么?脱衣服还要到学效习才会么?美国著名的“当代艺术”家可都不是从学校里出来的,人家瞧不起“学院派”,而中国的学院又偏偏要去弄“当代艺术”,这有点热脸去挨冷ρi股,今天的美术院校好尴尬!
评论家又该怎么办?说真的,评论家最尴尬多元艺术把艺术的标准弄乱了人人都是艺术家把标准弄没了弄乱弄没标准以后,人人都可以是评论家了,连“准入”的门坎都不需要要专业评论家干嘛?受过去一元化教育的评论家面对今天的多元时代,老一套的知识结构让他们面对全新的格局很难有说法对“当代艺术”一套他们不喜欢不赞成,但又说不清况且“当代”等于进步,等于先进,这些先生们还不无几分敬畏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与“当代艺术”争“当代”权而本来就是“当代艺术”评论家的当然最牛,他们那一套全从美国来,虽然大多也一知半解,但“美国来的”这一点,就让他们占尽先机,一个个以捍卫真理者和得道者的姿态在干“革命”工作他们关注“问题”,关注政治,因为他们本来就以“当代”自称而以为走在历史的前列,所以他们时时处处站在历史的高度俯瞰艺术,拼凑一些似通非通的洋名词踌躇满志地给一个个“当代艺术家”作“历史定位”他们一度神气地以西方为背景以国际主义者自居但中国强大以后,评论界大谈中国风格中国精神,中国民众的民族自信心也起来了,不仅“国学”思潮起来了,连他们最不喜欢的民族主义思潮都起来了而他们那一套又全是西方,喜说结结巴巴英语的他们也开始尴尬,最近都集体改口说汉语,说中国,说传统,但中国自己的一套他们又陌生这就真的尴尬了当然对评论家来说,多元又是最好的护身符我什么都不批评,什么都说好,至少,什么都不说不好,反正多元这种评论家最多,但这种态度可能最最尴尬,因为这会把评论家自己弄得失业!因为这等于宣布了自己的无能与无用!
多元以后,政府又怎么办?以前是一元,最好办不符合一元就批判想20世纪80年代初江丰就给质疑内容决定形式的吴冠中一顶反马克思主义的帽子这顶帽子早几年出来就可以让吴去坐牢现在多元了,开放的政府又不太管了嘲弄毛主席戏说天安门让老外好高兴,大把掏钱炒作这些东西,炒得红红火火当然,只要不犯法,不要去干涉,也对但政府毕竟是政府,也得有个倾向,真要无为而治,碰到有钱有势有心有为的西方诸国,恐怕就得让有为者治了这些年,美国式当代艺术在中国大走其红,不仅弄得国际中人以为“当代”中国人或龇牙咧嘴穷凶极恶或嬉皮笑脸傻愚呆痴,而一个国家还在清末民初状态;而且“当代艺术”的天价早把国人撩得脸红耳赤,结果就是全国性的跟风你能找出中国哪个美院没有去与此种“当代艺术”接轨吗?崛起中的大国要形象,但这种形象拿出去可有些尴尬
当代艺术家也有为难之处现在连北京官方都有了“当代艺术院”,本来,这可以让这些一度标榜与“体制”格格不入的“当代艺术家”弹冠相庆好不喜欢所以“当代艺术家”们又在宣布胜利了!这当然也是美国和西方的胜利,且有我之无为为西方有为治的意味这也应该让“体制”多少有些尴尬!然而另一面,胜利归胜利,但“当代艺术家”如此向“体制”归顺,以后再拿什么本钱去与西方“接轨”?如果不再“接轨”,又怎么继续“当代”?如果还我行我素,继续“接轨”,已入“体制”之人,“体制”那方又怎么交待?如果不归顺,GDP已占世界第二的国内的好处就眼睁睁地不要么?看来,“当代艺术家”的尴尬也够呛!另外,长此以往,这种“当代艺术”真成了中国艺术的主流,可能就又该让美国人来不仅宣布胜利,还该宣布中国艺术已经死亡,亦如他们奚落忠诚模仿他们的法国人那样那时要尴尬的就不只是上述诸方了!
看来,多元有多元的好处,也有多元的尴尬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