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2 / 2)

“饿不饿?饿了就去喝一碗。”

“留点地盘装鸭子吧,不喝粥了。”说着就要锁门走。

“把中山外罩穿起来呀,不要着了凉!”

小华披好衣服和小黎一起上卧牛山,朝小孔家方向行走。他们过了南亭,沿靠花园、广播站、大广场、科展馆,很快到达北亭。小黎踏进北亭道:“咱们在这里歇口气,还早哩。”“好呀,我也好象腿脚重了,正想坐坐。”小华进亭便就石磴坐下来。

卧牛山顶的南、北两亭一种建筑,盖着青­色­瓦,四边仅四根木柱撑着,亭中一块石方桌、四个石圆磴都是牢不可破的栽在那里。亭底也是青石嵌成,高于地面,于地面不到两尺(二级)。进亭很方便,东南西北都是敞开的。小黎坐下看看表:“现在才八点。忘了,要是把象棋带来咱们奕两盘多惬意呀!”“是呀,还是牛哥没作好充分准备哩。”

顿了顿小华又问:“你怎么不把王嫂约来?”“她来不了,今天正好她值日。哎,你说啥?王嫂?瞎扯,我和王英是老乡,朋友,你怎么称她嫂子来了?扯蛋!下次不准这样称呼!”“是,是!”小华咧咀笑。

小黎站起身,朝亭西远眺,又前走几步,靠向一根木柱,望西,又望西北,又望西南,足足望了五分钟不吭声。

“望巢湖吧?这里可是远眺巢湖的最佳处,有人称之为‘望湖亭’哩。”小华道。“是的。这巢湖真美,在我家乡可见不到这样绝美的湖景啊!你看那湖上波涛,浪里渔船,还有金­色­的太阳光,尤其西南湖岸过去的银屏诸山,苍苍翠翠,真是美不胜收啊!”小华知小黎诗兴要发了,便引逗他道:“何不吟首诗?以助今日中秋之兴?”“说得对,我正有此意。不过你也得吟一首。来来,你再仔细看看。”小黎终于吟道:

太阳照在巢湖上,

湖水散着片片金光。

打鱼船儿穿梳来往,

南岸村庄紧靠着山梁。

啊!那就是咱新渔民美丽的家乡。

小华兴奋地鼓起掌来,高喊:“好诗,好诗!可以登在咱们报纸的副刊上,标题就叫《安居落业巢湖新渔民》,或叫《幸福的巢湖新渔民》。”

“要得。”小黎笑答,“你也来一首,咱们来个‘古今合璧。’”

“不行。我那旧体诗词报纸是不会刊的,我也不愿拿出来出丑。”小华连忙推辞。小黎坚持:“你不发,我也不发,都放在肚里变成屎排掉。”小华见小黎有点愠意,便缓和气氛道:“牛哥不用见气。今天是晴天,我就带想象也吟一首《巢湖中秋夜捕》吧,献丑,献丑!”说罢吟道:

月映巢湖白浪滔,渔家喜兴捕鱼潮。

村前女唱渔歌调,船上男开网线筲。

网网银鱼心激乐,船船壮伙气冲豪。

中秋月夜巢湖美,一代渔民逞绝招!

“妙!律诗寓意深邃,写得很美。咱们都记下来,明天交给颜组长斟酌。”小黎依然兴致不减。

“得了吧。我这是闹着玩儿的,还当真?”

“不行,我偏要你第一次在报上发旧诗!”说着他看了表,“快十时了,我们走吧。”他们顺小道走下了卧牛山北坡,拐向城北街道,不远便是孔令祥的家了。小孔排行第三,大姐出嫁肥东县,二哥在省城合肥工作,也已结婚生子,眼下家里有­奶­­奶­、父母和他四人生活。父亲在小商店当经理,一家生活可过。

“我说牛哥,今天过节,我们可不能空手到人家吃饭。我这里有一斤糖票,月饼不要票,我去买一斤糖、两个大月饼,表示表示意思。”“对,你买去,我在这里等。”小华离去不一会工夫便买好了,然后一同走不到二三十米便进了小孔家。

近七十岁的孔­奶­­奶­见两个年青人到了,嗬嗬笑道:“盼着哩,那小朱早来了,正在祥儿房里说话。”他们打招呼:“­奶­­奶­好!”把礼品放下后就到小孔房间。“啊哟哟,带什么东西呢?又破费你们了!”孔­奶­­奶­说着到厨房帮忙去了。小孔埋怨:“小黎、小华见外了……”

“别,今天是节日,给你­奶­­奶­和父母拜节哩!”小黎打了圆。小朱帮腔:“不说了,应该的。”原来他也带来了东西。说了一阵,小黎、小朱、小华便到厨房来,“孔妈,累您了。我们又来打搅。”小黎代表大家说了客气话。“孔妈好!”小朱、小华共同作了揖。

孔妈道:“哎哟哟,不用客气。你们小哥们处的投气请都难请来哩!”小黎道:“孔妈可有什么要我们帮手的?”孔妈道:“没有事,没有事,你们在堂屋把桌凳椅子摆好,坐等着吃得了!”

四个青年到厅堂略加摆设:大方桌上首两把木椅,左首上一把木椅;余下四张木凳围桌摆开。摆好后他们就桌坐下来谈天,天南海北、巢城内外海侃。小黎忽然提高声音道:

“孔妈,少烧一点,我们年少、胃小、吃的也少,烧多了会撑破胃啊。”

“嘿嘿嘿,看小黎咀甜的,尽瞎说!你们年青胃口大,撑不破。今天烧得不多,除了素菜,只有两只老鸭、二斤猪­肉­,不过火腿冬瓜汤倒是不少。平常放开肚皮我不赞成,今天得都要放开吃,不得羞口!”孔妈妈一边说,一边盛菜。“哎呀,这下可要接受考验了!”小朱、小华不约而同地惊呼着。未几,菜来了,小孔又跑进厨房帮助端菜,拿碗筷和酒杯,桌上放了八盘菜、一盆汤。孔妈从房里拿出一瓶古井酒,道:“你们孔伯今天中午代班,不回来陪了,他要祥儿把你们陪好,要你们别客气,一定要吃好、喝好。祥儿,你听好了,陪不好,你爸可不饶你啊!”

小孔道:“是,遵命!”接过酒瓶打开盖准备倒酒。小黎道:“等等,请­奶­­奶­上座,请孔妈上座。”小朱、小华道:“孔­奶­­奶­和孔妈妈不坐,我们怎么敢坐?”

这时孔­奶­­奶­来了,道:“娃儿们尽管自便就是,我们两个坐在桌上有恐大家受拘束,不上座为好,不上座为好。”孔妈接着道:“讲得很对,厨里留着菜哩,祥儿­奶­­奶­和我在厨房吃。再说我们都是滴酒不沾的。你们开始吧。”说罢,孔妈扶着孔­奶­进厨房去了,那里有一张小

方桌,并有四张小木椅,配套装置。于是客厅里重摆座位,从小孔房里搬来一张木椅,将三张木凳挪到墙边,围桌四边都换上木椅,四个年青人一并告了座:大牛小黎在上、二牛小孔在左、三牛小朱在右,小华在下。小孔不忍,说:“我是主陪,应坐在下席。”

小华道:“今天哥儿们主客不分,只分年龄。”小黎、小朱也道:“不必多礼,就这么坐行了。”小华又道:“我来服务吧。不过有个要求:我不胜酒力,各位兄长尽知,我自己只喝三杯,以后就看你们赖也好,吵也好,猜拳行令也好,我只管给你们倒酒服务。可同意?”“不行不行,你起码得喝五杯,一两,一两。”小孔道。“对,起码得五杯,还要满杯……”小朱帮腔。“得,得。小华什么好酒也喝不出味来。这样吧:头一杯满斟,尾一杯也满斟,中间三杯嘛,自己看着办吧。”

“我遵令!”于是小华先上、再左、再右、后下地将各人头杯酒满斟。斟毕端杯站起来道:“请各位兄长起立举杯,共祝孔­奶­­奶­健康长寿,孔伯、孔妈身体健康、­精­神愉快,在座小哥儿们中秋高兴、工作顺利,­干­杯!”“好,大家­干­杯!”都一饮而尽。小华随后把酒斟上,自己的杯子也斟得满满的,小孔道:“吃菜,吃菜,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大家吃呀!”小黎道:“吃,吃吃吃!现在已经十一时多了,胃里需食物,不能只喝酒。”小华道:“我饥肠早叫苦了,怪我早上未补充哩,吃!”他挟了一满筷生拌黄瓜,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小黎挟了一大块红烧鸭。小朱挟了红烧猪­肉­,小孔挟了­鸡­蛋­肉­丝炒青椒。小华又挟了一筷清炖桂鱼。小孔道:“我妈妈的醋烧排骨可好吃啦,大家尝尝。”哥儿们连忙伸了筷子。吃了一气,小孔又道:“我妈妈做的淡­嫩­卤鸭味道忒美,大家快伸筷来挟。”大家吃毕,小朱接着挟了一瓣四劈开的咸鸭蛋:“我以前吃过孔妈腌的鸭蛋,不咸不淡,蛋黄流油,可好吃哩!”小华跟着挟一瓣放在碗前桌上,又用筷挑了一点吃了:“好吃,好吃,真好吃啊!”吃毕把杯举起:“诸位,下面喝酒不准站,敬酒也罢,陪酒也罢,都不得站,谁站罚谁!”大家边吃菜边答:“你是酒司令,听你的。”小华接着道:“这杯酒我敬大牛哥,也是大牛哥回敬我,咱们有来有往就算过去了。来,­干­!”小黎举杯也­干­了。三牛举杯敬二牛,两人也­干­了。

小华哈哈一笑:“妙,自觉行动­干­得好!”随又顺序斟了酒,小华仍将自己斟满杯。小孔把醋瓶扭开,将各人碗边的小叠添了醋:“这清煮巢湖大白虾,也是我妈妈做的拿手好菜,大家动筷尽管品尝啊!”众人不约而同地挟着,吃着。吃罢小华道:“不好意思,我得喝点汤,冲淡酒劲。”他用汤匙

从火腿冬瓜海带汤盆里把汤舀进碗里,足足半碗,一口一口喝­干­,随又举杯邀小孔:“二牛哥,我敬你,你回敬,咱们算来往全有了。­干­!”小孔也­干­了。同时三牛敬大牛,也一同­干­了杯。小华又一笑,随又顺次斟了酒,自己的杯还是斟得满满的。小黎想,这虎弟今天也不弱了,已经喝了三满杯,脸似乎没变­色­,而小孔、小朱的脸倒红起来了。正想着,见小华又举杯邀小朱,也是敬与回敬,来与往共同­干­了杯。小黎在同时举杯邀小孔:“感谢款待,我回敬你,­干­!”“大牛哥不用客气,­干­!”两人也都­干­了杯。小华捧起酒瓶,又顺次斟满了酒。小黎想,这第五杯酒小华肯定摆放到最后大团结时共同喝的,上面三杯满杯,是因为他敬三位兄长,又是来往共行,敬回同步,所以他怎好意思斟浅杯?也难为这位虎弟了。小华懂礼啊!吃了一番菜后,小黎不待小华开言便道:“小华只管多吃菜吧。下面看我们三条牛的。”他举起杯邀小朱:“来,大牛先回敬三牛一杯,­干­!”“­干­!”两个喝完亮了杯。小华忙斟上酒。只见小黎又举杯:“来,咱们三条牛­干­一杯!”一饮而尽亮了杯,小孔、小朱也喝­干­亮杯。小华一边斟杯,一边道:“三位牛哥吃菜,吃菜!”

几筷菜吃毕,小黎又要先举杯。小孔连忙道:“哎,不行不行!”又示意小朱,“这杯酒,我们二牛、三牛回敬大牛。请,­干­!”三人又同­干­了杯中酒。小华依次把酒斟满,见小朱脸更红了。可是他哪里知道,小朱酒量比过小黎,而小孔的酒量则在三人中排行老三哩。不过小孔行令、划拳赢的多。这时小朱提议了:

“我说众位,咱们划几拳怎么样?”小黎道:“听司令指示。”小华道:“可以划拳,不过我不参加,行不?”“岂有此理?”小黎知小华会划拳,有的时候还胜多负少,“都参加划,少一村不少一家!虎划输了,我们三条牛给轮流代酒。”小孔、小朱都附和。

小华只得同意,道:“那就一杯三消好不?”“听司令的。”三条牛异口同声。小孔到厨房拿来两个空杯,小华将小黎的酒杯分成三等杯,“开始吧,大牛哥先来一圈?”小黎把右膀衣袖一勒。“虎弟,我从你开始吧……”“行,咱们好过就出子。”

“好,好!冠军送给你!”小华出个“一”,小黎也出“一”:“出手不凡!”

“好,好!二月杏花出墙来!”小华喊着又出个“一”,小黎却出个“三”:“险,险!”

“好,好!四季歌声闹江南!”小华仍出“一”,小黎喊“三”正好也出“三”。小华狂笑:“逮到了,逮到了!”小黎只好饮一小杯。

“好,好!国庆欢乐同祝福!”小华出了个“五”,而小黎喊“十面埋伏打日寇!”也出“五”。小华道:“无胜无负,再来!”

“好,好!咱们俩个好呀,六月荷香醉倒人!”小华出“一”,岂料小黎出“五”却喊“七”,输了,只得饮了第二小杯酒。

小华道:“不好意思,这第三杯酒算我的,请二牛哥代喝吧?”“不行不行,正因你要人代酒,所以划到底。”小黎摆出继续和小华划的架式:“来,再划——好,好!八月桂花香千里!”出“六”,小华出“三”喊“七”,不辨胜负。小华道:“再来——好,好!三月桃花映双颊!”出“二”,小黎以为他要出“四”,便喊“五”出“一”,结果又输了。小华说:“承让、承让,巧胜了。”小黎笑着饮­干­了第三小杯,吃了几口菜,待小华把他自己的满杯酒分作三杯摆好后,又伸手邀小朱:“三牛,咱们划——好,好!七夕牛郎会织女!”出个“四”。小朱喊“五月榴花红胜火”,却出“三”,输了一局,饮­干­一小杯,吃罢菜,“来,再划——好,好,九月掬花傲霜笑!”出个“六”,小黎却喊“八”出“三”,负了一局,喝­干­一小杯,吃了菜。第三局——“好,好!二月红杏出墙头!”小朱不出子,小黎却喊“六”出“五”,和了这拳。小黎道:“再来——好,好!九九艳阳天!”出“七”。而小朱喊“四四如意”出“二”,输了,“我划不过大牛哥!”­干­了剩下的一小杯。大家吃了一气菜后,小华将小朱面前的满杯酒分成三小杯,小黎伸手邀小孔:“二牛来划——好,好!焰火齐飞庆国庆!”出“七”。小孔喊“六”出“四”,和拳。小孔道:“大牛哥再划——好,好!正月十五闹元宵!”不出子。而小黎喊“二”出“二”,胜了这局。小孔喝­干­酒接着划:“好,好!一顶高升帽儿红!”又不出子。而小黎却喊“五”出“一”,输了这局。他饮­干­酒清清喉咙:“再划——好,好!六出祁山诸武侯!”出“五”,小孔喊“霸王庙会三月三!”却出“一”,上了圈套,“我划不过大牛哥,我划不过大牛哥。”喝­干­一小杯。大家吃了一气菜,又喝了汤。待小华将小孔面前的一满杯酒分成三小杯摆好后,小黎望他笑笑说:“虎弟,我向你学一拳可好?就一拳。”“不行,不行,我乱划的。”“行的,来一拳吧!”小孔、小朱怂恿小华。小华道:“那就胜负都一拳?”“一拳。来——好,好!在座谁不识君拳!”出“一”。而小华喊“金帽一顶为你戴!”不出子。小孔、小朱“哇”的一声笑开了:“小华拳划得好,划得妙!”小黎的“在座”二字喻桌中四人,指“四”。小黎喝­干­了酒:“我划不过虎,你们来吧。”小孔道:“我来向虎弟学一拳,给个面子,就一拳。”小黎道:“小华应该划。”小华推不过,只得划——“好,好!连心十指紧握拳!”出个“四”。小孔喊“州官扬威八抬轿!”却出了“六”。又被小华胜了。小孔道:“厉害,厉害,神出鬼没!”喝了一小杯。

小华把剩下的一小杯端起来道:“我是取巧胜了的,这杯我喝。”“这可不行。”小朱道:“让我向你讨教一拳,行不?”小华脸呈为难。小黎、小孔道:“小华啊,划吧!输了不是解馋了?”小华放下杯:“好吧,三牛哥请——好,好!交成好友两兄弟!”握住拳头不出子。小朱喊“江南唱红四季歌”出“二”,又被小华逮着了,道:“活,活!我不是对手!”抢着把酒喝了。

又吃了一气菜,小华准备斟酒。小孔道:“我们换个玩法:行酒令。”小黎问:“怎么行法呢?”小朱道:“请司令指示。”小华想了想道:“行酒令,输的人要喝满杯,不过我只能象征­性­的。行法么?有了:顺序每人说一句话,文、白均可。但下家一句话的头一个字须是上家一句话的末一个字,直至分出胜负。”

“很好,就这么办。”大牛、二牛、三牛都赞成。小华给各人斟满杯,自己也斟了酒。然后道:“请大牛哥说第一句,二牛哥接着说,三牛哥接着二牛哥,我接着三牛哥,接得越快越好。现在开始——说!”

小黎忙道:“祖国万岁!”

小孔接道:“岁岁平安。”

小朱接后:“安居乐业。”

小华再接后:“业旺家兴子孙福。”

“福满人间处处春。”大牛接着。

“春花三月下扬州。”二牛接着。

“州官放火百姓恨!”三牛接着。

“恨在心中要发作。”小虎接着。

“作息作息作而日出,息而日落。”黎则生接说。

“落叶归根。”孔令祥接说。

“根深叶茂。”朱贤斌接说。

“茂草繁花气象新。”华男萍接说。

小黎:“新水旧山同茂发。请停一下。我看这样行令,未免太简单些,不如加点难度,象我刚才说的这句,不仅首字用前句尾字,而且句中还有一字也是前句中的另一个字。可好?”大家同意。

小孔:“发达交通新贸易。”

小朱:“易,易……”

小黎:“你输了,喝过酒说新句吧。”

小朱只得喝了酒,大家又吃一气菜。小黎看看表:

“不好,已经一时了!”小华把酒瓶扌晃扌晃:“还有十来杯,喝­干­吃饭?”小孔道:“应该,应该!”小黎道:“今年­干­旱,多留点底水。小华将小朱酒斟满,大家来个同­干­‘大团结’得了!”小孔道:“不如各喝双杯更隆重些。”他想让大家多喝。小华忙道:“那我后一杯谁代?”小黎站起来:“好好好,就双杯,小华的后一杯由小朱代。”小朱同意。于是大家都站起来举杯喝­干­第一杯,小华忙着斟满各杯。小朱将小华的酒杯提到面前,手举两杯,成了“楼上楼”,又和大牛、二牛一起一饮而尽。

吃罢饭,小黎、小朱和小华共向孔­奶­­奶­、孔妈妈告了别。小黎、小华出门同路又与小朱、小孔挥别,小孔送一程小朱后回家收拾,准备上班去,这时已近下午二时了。オ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