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7章 国术的境界(1 / 2)

武魂觉醒 未知 1354 字 2022-03-03

.红豆的签约新书,正在分类强推和分类重点推荐,新的一周冲榜,请大家推荐和收藏,呼唤推荐票!谢谢大家的支持!

……

……

说了薛颠的事,老爷子接着讲他的师傅唐维禄:

“师傅传我形意拳是按古法来的,规矩非常大,一定要在四面有墙的院子里,不准被第三双眼看到,而且要在夜里练,除了保密,也为养眼神。

师傅讲,形意拳练法和打法,迥然不同。

比如,练法要以身推肩,以肩推肘,以肘推手,直至练到川流不息的程度。而打法则先要将手鞭子一样地甩出去,再以肘追手,以肩追肘,以身追肩,说到这里唐师两手拍了一巴掌,很响,说用身子拍手,就是打法了。

形意拳古谱上有“打法定要先上身”的话,说比武之前,先要练身子拍手的技巧,将浑身的劲改了,否则比武时光有功夫,没有速度,不­干­脆,必败。但身上没有功夫,就妄自练打法,会震伤关节和后脑,所以习拳之初是“打法定勿先上身。”

以劈拳为例,劈拳的练法是劈拳如推山,身上由后向前,一分一分地缓缓而推,推得越吃力越好,如此能长功夫,而劈拳的打法是劈拳如抡斧,山民抡斧头劈柴,跟抡鞭子一样,要个脆劲,否则斧头就只能砍进木头里,无法一下劈成两半。

唐师总是懒洋洋的,拿着个茶壶一溜达能溜达一天,但他是说比武便比武,非常果敢。他曾击败过一位开宗立派的名家,却不许我们宣扬,这是唐师的武德。他是甘于平淡的人,也正因此,唐传形意更多地保持着李存义的原味,李存义祖师的拳法是天津国术馆的代表。

李存义出过一本拳论,开章言:“克敌制胜,唯形意拳独擅其长。”祖师爷受记者采访时,说:“武术者,强身健体,国术者,保家卫国,可称国术者,形意拳。”

祖师爷李存义的说法一下引起了误会,以为他要将“国术”二字划归形意拳所有。众人找来比武时说:“李先生,您看我这是武术还是国术?”来比武,李存义便接,因为解释也没用,旧时代的武林便是这样,稍有不慎便骑虎难下。

李存义祖师爷一生高风亮节,不料晚年陷入无谓的纠纷中,所幸没有失败,保住了名誉,但一个人上了岁数还要天天比武,也是很大的烦恼。

至于李存义祖师爷所言形意拳的“独善其长”是什么?老拳谱上有答案:“世之练艺者,必目有所见而能有所作为,故白昼遇敌尚能侥幸取胜,若黑夜猝遇仇敌,目不能视,将何以应之?唯形意拳,处黑夜间,随感而发,有触必应。”

所以师傅告诉我们,形意拳的­精­要,不是练视力,听力,而是练这份感应。

形意拳也叫行意拳,功夫出在两条腿上,以身法著称。李存义、尚云祥、唐维禄、薛颠均以腿功身法著称,跟我师傅比武不要有后退回旋的打算,只要一退,立刻被追上****,退无可退。

腿功是站桩站出来的,也是走出来的,师傅教我们的时候尤其强调要走。早晨起来一走便是十里,两手背后,活动着脊椎,或带着点拳意。我们有时将“行意拳”的“意”字省去,顺口地说,跟唐师学“行拳”。

而站桩在形意拳里面是很重要的,我师傅经常说站桩要“流血”,不是假想血管中血在流,而是站桩一会后,自然能体会到一种流动感,似乎是流血。

在这种流动感中,身上有的地方顺畅,有的地方异样,便缓缓转动,或是抖一抖,直到整体通畅。此法能治病,出功夫也是它。

“辈人都经历过一段颠倒岁月,从大辛酸里爬起来的,只是当时不知道是辛酸,傻乐呵地就过来了。”老爷子对叶飞道:“这是习武之人应该要具备的境界。要进入那种痴迷的状态。”

“我师傅说步子上能出真功夫,唐师走路,步步一样长度,比尺子量得还准。左步和右步一样,每步都一样,这说明身体已经高度协调。找着了两只脚也就找着了功夫,溜达时练的是这个。

唐师所传的桩功,有一个要点,时常浑身抖一抖。传说狗熊冬眠的时候,每隔几天,它就自发­性­地浑身颤抖,否则僵滞不动,身体要有问题。同样,站桩为什么站不下去?就是缺这一抖。

很细致很轻微地抖抖,就能够享受桩功,养生了。另外,其实比武发力,也就是这么一抖擞。

唐师腿功好,孙禄堂腿功好,由于两人名字都有“禄”字,一度被称为“二禄”。最终孙禄堂成名成家,唐维禄被世人遗忘。

唐师要是有一件名动天下的事,也不会老死乡野。不过光靠惊世骇俗也不行。孙禄堂文武全才,样样都好,的确是大家。所以叶飞你要记住,一个练武的人,得什么都会,方能有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