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美庐和松厅:5. 庐山,魂牵梦萦的地方(3)(1 / 2)

不料当那位女记者带着三五个记者出现在“美庐”的大客厅时,宋美龄当然无法接受。不过宋美龄毕竟是久在官方场合露面的政治人物,她知道这些“无冕之王”是得罪不得的。但是,宋美龄虽然热情地接待了所有走进“美庐”的记者,却明确告知他们不得拍照和采访,只能在她的客厅里喝咖啡和闲聊。然而,宋美龄在江西庐山避暑时的秘密住所“美庐”终究再也不是世人不详的秘密了。

宋美龄自从在“美庐”会见记者以后,她给自己设下的禁区似乎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被突破了。有一次,她和蒋介石相携着前往庐山河东路大教堂去做礼拜,出来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原来大批侍卫都在门前推搡一群闻讯赶来的记者。宋美龄和蒋介石见了,急忙喝止了侍卫们,宋美龄还向那些围上前来的记者们招了一下手,然后就和蒋一起登上了汽车,绝尘而去。从这些细节上不难看出,宋美龄即便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第一夫人”,她也仍然希望注意自己的公众形象,她不希望自己在记者们心中成为远离民众的“怪人”。现在这座大教堂的旧址仍然还在,只是早已改成了一家电影院,几乎每天都向前来庐山的游人免费放映《 庐山恋 》这部电影,细心的观众会发现这家电影院的高大穹窿上还有当年大教堂所特有的雕梁。

还有一次,宋美龄亲自参加过上海南京两地新闻记者在庐山举行的篮球比赛。当时正逢记者们在山上过一年一度的“记者节”,宋美龄就是通过上海那位活跃的女记者从中疏通,决定亲自走出“美庐”,前往篮球场的。当时宋美龄不但耐心地观看了两场篮球比赛,而且还由她亲自给记者们当场“开球”。这件事当然后来被记者们公开报道出去,从那时起宋美龄在庐山消夏的秘密开始外泄于人了。

1993年春天,美国一家英文报纸上刊出了这样一条来自亚洲的新闻:《 中国庐山将出售百座名人别墅 蒋夫人宋美龄将回国一游 》,记者写道:“( 本报香港专电 )据台湾大陆工作委员会近日向香港著名人士透露,现居美国纽约的蒋宋美龄女士,很有可能返回她离别多年的大陆,并到江西省庐山旧居一游。消息来源认为,‘大陆委’获悉由威格斯国际物业顾问公司拍卖的江西庐山名人别墅,近日报界盛传说,孔宋家族已经透过关系参与了投标,蒋介石夫人宋美龄女士是否回归中国大陆一说,颇令人注目。威格斯公司招标出售的广告指出,庐山现有的众多名人别墅中,将有二十一幢名人旧居出售招标在即。现经国际级建筑大师悉心设计,再进行重建,并开始以招标形式出售其五十年的使用权。截标日期为今年的7月30日。届时蒋宋美龄女士有可能从纽约悄悄返回她阔别多年的祖国大陆。……”

宋美龄看了这条信息,感到莫名其妙,她曾询问身边的外甥女孔令伟:“这种事究竟是从何而来?莫非是记者们的随意伪造吗?”孔令伟认为记者们的消息也并非空|­茓­来风,她提醒宋美龄说:“姨妈,去年夏天不是有人到这里来,打听过姨妈是否想买庐山美庐的事吗?也许就是那些无事生非的人,闹出这种新闻来的吧?”

宋美龄这才记起,一年前的初夏,有一天她和孔令伟等几个身边侍从们出了蝗虫谷孔家大宅,到城里一家医院去检查身体。那时,宋美龄时时感到胸痛才不得不进城。宋美龄自七十年代初在台湾做了一次胸|­乳­手术之后,这些年几乎再没有复发。可是1992年初春,她忽又感到不适。宋美龄担心旧病复发,可是经医生检查,方知又是虚惊一场。不料她们从那家美国医院出来,竟意外地遇上几位美国人,其中有一位金发女士,可能是纽约某报的记者。

她当场就发现了宋美龄。经她的多次纠缠,宋美龄才不得不与她对话。现在宋美龄回想起来,当时美国记者就曾向她询问,是否还记得庐山上的那幢“美庐”,同时也向宋美龄打探她有无返回祖国大陆的意愿。当时宋美龄不肯做出明确的回答,就由孔令伟等身边人扶进了汽车,并且马上绝尘而去。她现在做梦也没有想到,香港竟有人无端传出她将要回庐山收购从前美庐别墅的新闻来。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6. 重庆城外有一座黄山(1)

1937年全国范围的抗战拉开了序幕,宋美龄从此离开了南京的“美龄宫”。当然也就再也没可能在每年夏天前往庐山的“美庐”避暑。她和蒋介石来到了战时的“陪都”重庆。

宋美龄和蒋介石初来山城重庆的时候,他们的下榻之地先在范庄花园。这所花园洋房是当时四川军阀范绍曾的私邸,位于重庆市区中央的上清寺。它是一所闹中取静的幽雅宅院,蒋介石刚刚从南京来到四川不久,不可能马上就兴建自己的官邸,所以四川军阀范绍曾马上就主动让出了他自己的一所公馆让蒋介石和宋美龄来住。

宋美龄对范家的院落房舍很满意,因为这种小四合院式的格局,显然对她来说有几分新奇,无论早年在上海,还是后来随蒋去南京定居,她所住的几乎无一不是二层欧式楼房。四合院式的住宅对她来说还是首次,特别是在多雨多雾的山城里居住,四合院有许多楼房不能相比的优点,譬如她的屋舍是一个独立的小跨院,月洞门可以与蒋介石住的另一所跨院曲径相衔。而她感到满意的是屋舍门前有一片栽种各种花花草草的花圃,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住四合院的优点还有,她不必再像从前那样和秘书、女佣们相住在同一个楼层里。而四合院的好处在于她可以独立住在上房,左右两厢可以分住佣人和护士。而侍卫们是不能随便走进她所居住的院落的,这所小小的院落里住的几乎都是女人。对面的一栋房子可以作为她的书斋和客厅。这个小小的院落仿佛就是世外桃源,上清寺虽然处于重庆的闹市区,但是由于她下榻的小院距路边很远,所以几乎在房间里听不到外面的喧嚣。

尽管宋美龄对范绍曾这个暂时的居住地很感舒适,但毕竟不是她和蒋介石的久居之所。因为战争自从拉开序幕以后,长江南北到处都燃起了硝烟战火,至少在短时间内他们是无法返回金陵古都,所以宋美龄才同意蒋介石马上在市区内建筑一所属于自己使用的宅院。这同样是一座四合院式的仿古建筑,院内修竹青翠,古柏参差。特别是供宋美龄居住的院落,更加显得幽雅宁静。

可是,宋美龄却始终也没有机会住进去,原因是就在林园将要建成的时候,另一位国民党###林森先生当时没有合适的住处,在征得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同意后,林森在那座尚未完全竣工的院落里歇息了一个月。没有想到有一天蒋介石会见林森的时候,无意中谈到那座院落住得是否安逸时,林森竟然随口说:“这座院子实在太幽静了,我住得非常习惯。”蒋介石那时正想拉拢林森,因为林森是国民党中卓有威望的一位“老好人”。现在当蒋听说林森喜欢上了他为宋美龄­精­心修筑的一所院宅,马上就当场表示说:“既然林老说那所园子幽静,索­性­你就长期住在那里好了,我们再另找其他地方重新建造官邸。”这样,蒋介石为宋美龄­精­心打造的另一座四合院格局的“美龄宫”,就因为林森在此居住而更名为“林园”了。

宋美龄对于自己­精­心按四合院格局设计与施工的一所新式“美龄宫”的易人,心中虽然难免怏怏不快。可是,蒋介石的话既然已经出了口,那就覆水难收。好在她心里清楚蒋既然一句话就把“美龄宫”变成了“林园”,那么一所房子和院宅对于当时的蒋介石而言,简直就是唾手可得,不费吹灰之力。如今虽然是抗战时期,蒋介石如果想在重庆为她接连修建几座让她下榻的“美龄宫”,当然是一句话的事。所以宋美龄对于林森的捷足先登倒也没有挂在心上。不多时,戴笠就亲自为她和蒋在上清寺、枣子岚垭等地先后寻找和修复了三座格局得体、内容幽深、小桥流水式的川式新邸。蒋介石慨然表示,如果宋美龄还不满意,他可以让手下人随时为她找到比范庄更加幽雅别致、冬暖夏凉的上乘居所。总之,因为失去林园所带给宋美龄心中的不快,随着蒋介石在重庆市区里一幢接一幢为她寻找到的新居而渐渐化为乌有了。

纵然城里的新官邸一幢比一幢漂亮,然而让宋美龄心里真正不快的倒是她无法继续居住在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的重庆城区了。这是因为自从蒋氏决定迁都重庆以后,日本军用飞机便开始不分昼夜地偷袭国民党军政大员们云集的重庆。一次连一次的狂轰滥炸,让住在重庆的宋美龄心惊­肉­跳,日夜不安。蒋介石见夫人如此惊惶,甚至为了防备日本飞机的轰炸,宋美龄已经到了寝食俱废的地步,于是蒋介石一道命令下去,在城外为夫人寻找或马上建筑一所宅子,以备躲避日机轰炸时使用。

6. 重庆城外有一座黄山(2)

蒋介石要在城外建屋,在当时几乎是做不到的。因为日本飞机的空袭自从1938年2月以后,变得更加频繁和猖狂了。大片大片的重庆民宅和建筑物,都会在一夜之间化为瓦砾。如果新建一所住宅,时间至少也要几个月,不如在城外隐蔽的地点寻找一所可让宋美龄看中的官邸。戴笠为了讨好蒋、宋,下令所有军统人员马上在重庆的歌乐山、枇杷山和北碚温泉等地,一下子就寻找到近十座从前重庆和四川一些军阀及富商们的城外别墅。

其中歌乐山上的白公馆,就是其中的一处首选之地。遗憾的是,当戴笠把他和军统人员好不容易寻找到的一些民间和军界人士的城外别墅都拍成照片,送进蒋氏在范庄的临时官邸时,蒋介石却一定要宋美龄亲自确定,并说只要夫人看得中,他本人住在哪里都一样。宋美龄马上把这些别墅都否定了,特别是对白公馆相当反感,因为她从照片上观察,此宅虽然处于万山丛中,有利于防空袭,可是她却认为白公馆里­阴­气太重,而且她从外观上看白公馆很象一座山大王居住的“碉堡”或“寨子”。所以此地后来成为了戴笠中美合作所的一座监狱。

蒋介石见宋美龄不点头,就下令麾下人员继续寻找,并且按照宋美龄的意见,最好将将来居住的地点选在长江对岸,尽量远离随时都可能遭受日本袭击的城区和城郊周围。因为有了宋美龄的具体意见,这次戴笠派出的军统人员把视野尽量放在距重庆百余里的远郊。可是这次也发生了新的困难,那就是重庆远郊并没有更多的可住宅院。哪有任何一位军阀和富商会把他们的别墅建在没有人烟的荒山野岭之中呢?

最后,蒋介石同意戴笠把寻找的范围限制在重庆近郊距城五十里左右的区域。这样,戴笠就在重庆南山上寻觅到了一处非常幽雅的山顶别墅,只是当时在这所城外别墅里尚有主人及家眷没有迁出。戴笠还是把这南山上的别墅一 一让人拍成了照片,然后照例再送进范庄让宋美龄亲自过目。这一次,宋美龄眼露惊喜之­色­,连连说:“这个好,这个好!索­性­就到南山上去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