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大陆生活时期:1. 结婚前后的身体状况(1 / 2)

宋美龄的身体素质并非如一些人所说的那样:她是个一生从来不生病的女人!

事实上,宋美龄也食人间烟火,也吃五谷杂粮,她不但在少年时期就经常生病,而且她1905年在上海汉口路马克谛耶女子教会小学读书的时候,还得过一场很重的肺病。当时宋美龄的体质很孱弱,只要天气变冷,她就会感冒生病。由于经常生病,她的学业有时不得不因病而中辍。宋美龄得肺病的时候,高烧很严重,其父宋查理等人为了救宋美龄一命,多次请一位意大利医生前来寓所为她诊治,后来,见她的病情始终不稳定,宋查理不得不把女儿送进这家意大利医院去诊治。经过多日的住院医治,宋美龄的病情方才开始转愈。在当时的宋家,宋美龄是宋氏三姐妹中体质较为虚弱的一个。因此当1907年宋美龄10岁的时候,也企望追随姐姐宋庆龄前往美国新泽西州留学,但受到了父母的一致劝阻,父母担心如果让她也前去美国留学,身体肯定不能承受客轮在大海上的飘泊之苦。可是宋美龄坚决表示她的身体已经康复了,一定能够经得住大海上的飘泊,尽管父母对她的身体状况忧虑不安,最终宋美龄还是实现了她前去国外留学的梦想。

宋美龄到达美国新泽西州和随后迁往乔治亚州山城德雷斯特的皮德蒙特学校求学期间,虽然再没有得过十分严重的疾病,但是她也经常感冒,经常是德雷斯特医院的求诊者。宋美龄直到14岁那年的秋天,她转往马诸塞州的韦尔斯理女子学院读书以后,身体状况才有所好转。这时的宋美龄不仅喜欢文学和音乐,而且也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所以她的体质才一天天地强健起来,体重也在不断地增加。1916年秋天,宋美龄已经成了19岁的大姑娘了,这时候她为了学业­精­进,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佛蒙特大学继续攻读教育学。这时候她再也不见了小时候那种疾病缠身的孱弱,身材娇美且又颀长健康,成为学校里玉树临风般的佼佼者。她甚至还成为学校中喜欢婆娑起舞的女学生之一。

1917年8月宋美龄回国并参加上海的社会活动,这时她刚刚20岁,是一位风华正茂的姑娘。回国的翌年其父宋查理病逝,她与母亲倪桂珍在一起生活。这一时期她的身体基本上没有发病。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她的身体开始发胖,这时候有人劝她减肥,宋美龄接受了友人的劝告,开始注重保持未婚少女的纤细身材。1927年嫁给蒋介石以后,一直到1930年,在军阀混战和中原大战中,宋美龄一直紧紧跟随蒋介石奔走于全国各个战场,纵然鞍马劳顿,但是她的身体状况基本良好,至抗战前夕她的身体也基本上没出大的毛病。但是在全国抗战拉开序幕以后,随着战事的紧张和追随蒋氏到处迁徙,宋美龄的身体状况再一次亮起了红灯。

宋美龄第二次住院治病是在她来到战时陪都重庆以后,因为居住在长江南岸的黄山上,气温高而空气潮湿,所以让宋美龄染患了多年无法医治的皮肤病 —— 荨麻疹。此病在重庆时多由身边的官邸医官负责治疗。据当时总统侍从室S侍卫官在事后回忆说:“蒋夫人所以在重庆患了皮肤病,都因为重庆雨多雾多的生活环境所致。从小生活在上海和美国的她,很注意保养,可是当时的重庆天气,一年之中只有三分之一可以见到太阳,绝大多数时间都是­阴­天,下雨的日子更多,所以她在黄山居住的时候,房间里即便在夏天有时也要生着火炉。因为那时几乎是连­阴­连雨,黄山上又是树多的地方,平时在官邸里几乎很少见到阳光。夫人的皮肤病最严重的时候,会痒得她全身抓挠,红肿连片,实在是一件让人心烦的事。对这种顽固的皮肤病,官邸里的大小医官谁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发作时最好的处理办法就是打一种美国进口药针,以解燃眉之急。当时根治荨麻疹的办法是没有的。……”

2. 平生第一次求诊中医(1)

如果说腰部扭伤和荨麻疹是宋美龄抗战时期困扰她多年的顽症,那么1941年她在重庆时所患的胃病,就是最为严重的。蒋介石为宋美龄的胃病也是愁肠百结,无心政事,他亲自下令在四川境内遍请名医调治。那段紧张的时间里,重庆城外的黄山官邸每天延请的名医络绎不绝。这些医生中除一少部分是中国医生之外,绝大多数都是外国医师,因为宋美龄不相信中医而相信西医,特别把医治好胃病的希望寄予在美国医生身上。遗憾的是当时在重庆和四川坐诊的美国医生甚少,而上海和南京方面她熟悉的美国医界朋友又大多无法来到重庆,这样,蒋介石为宋美龄的胃病几乎愁断了肝肠。

宋美龄的胃病,其实是她少年时在美国韦尔斯理女子学院读书时留下的宿疾。只是多年来她一直生活在舒适的环境中,保养甚好。特别是1927年宋美龄在上海和蒋介石结成伉俪以后,由于她身边始终有保健医生和护士们的­精­心照料,饮食又极有节制,所以宋美龄的胃病没有复发。抗战期间她到了重庆后,也许由于水土不服,也许由于日本军用飞机不时从重庆市区飞往南山进行狂轰滥炸,加之当时的蒋介石每天都要受到战事不利消息的困扰,所以宋美龄也难免情绪紧张,遂于1941年夏天,突然胃病复发。而且她这次病情来势凶急,吓得黄山官邸里的所有医官和护士们每天都守候在“松厅”里,穷尽所有医药也不能治好她的胃病。蒋介石也为她的病情久治不愈而焦灼不安。黄山上的医官们都对宋美龄的胃病无计可施,后来蒋介石把重庆城里的所有著名西医几乎都请遍了,但宋美龄的病情仍然不见丝毫好转。就在这时候,身边有人提醒蒋介石说:“可不可以请中医来为夫人治疗?”蒋介石为此也拿不定主意,只好让宋美龄自己来决定。

宋美龄由于从小生活在美国,她相信的医生绝大多数都是西洋医师,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她的晚年,始终也没有多少改变。无论是抗战时期她身边的高级医官吴麟逊,还是后来国民党逃往台湾后,宋美龄和蒋介石身边所集聚的一批从美国留学回台从医的著名医师,如荣民总医院的著名心脏科专家、副院长姜必宁,荣民总医院院长彭芳谷,以及蒋介石医疗小组的成员王师揆、卢光舜、陈耀翰,还有专门负责宋美龄身体保健的士林官邸医官熊丸等人,几乎无一不是从美国留学归台的著名西医。可是对于中医,宋美龄却始终没有过多的接触,所以她与中医的交往不多。当年宋美龄在重庆胃病复发时所能请来的西医,都无计可施,在这种情况下,延请中医出诊对她来说当然是无奈之举。

宋美龄同意请进黄山官邸为她医治胃病的中医,名叫张简斋,江苏人士,祖传汉医。此人早在南京行医时名气就已经很大,只是张简斋隐居民间,只为平民百姓治病,很少与军政人员有什么联系。当时像张简斋这样清高自傲的民间郎中,不可能与蒋氏官邸,特别是蒋介石和宋美龄有任何接触的机会。南京沦陷于日寇之手以后,张简斋也从南京来到重庆,他在山城磁器口附近开了一家铺面不大的药局,悬壶济世,绝方救人。张简斋之所以能被人引荐进了黄山禁区,并亲入内宅,为深居简出的宋美龄把脉治病,起因于他来到重庆以后接连医治好了几个难治的重病。其中蒋介石身边一位侍从的家眷,得重病经张简斋草药治愈,因此经他向蒋举荐,方才引起蒋、宋夫­妇­的重视。当宋美龄听说那位侍从的女眷身染重病,得到张简斋三剂草药,便立竿见影时,她也难免心动,于是肯请张简斋上黄山。

当时,张简斋在重庆名气惊人,还有其他两个原因。一是,张简斋祖传医术,尤其对各种奇异怪症,张简斋不诊则已,一旦经他手诊治的疾病,多能一脉诊清,药到病除;另一个原因,是张简斋有一个喜欢吸鸦片烟的嗜好,他每天的作息时间大多是贪黑诊病,彻夜吸烟。而每天上午当所有医院都开门营业、患者盈门的时候,张简斋往往正在睡卧梦乡,闭门不起。他下午起床后第一件事还是先吸足了鸦片烟,然后摆上饭桌吃酒,傍晚入夜时分张简斋才会开门接待患者。像他这样昼伏夜出的诊病方式,恐怕在山城重庆只此一家。而且他出诊营业会一直至凌晨闭门。正因张简斋有种种与行医职业不能相容的怪癖,所以他在陪都的名气愈来愈大,人称“神医”。

书包 网 想看书来

2. 平生第一次求诊中医(2)

宋美龄尽管从心里对中医将信将疑,但她那时的胃病已到无药可医的地步,所以只好听信蒋介石和身边幕僚侍从们的建议,派人亲往磁器口秘密寻访中医张简斋。不料当时正是上午,张简斋刚过足了烟瘾稳稳地睡在竹榻上,蓦然发现几个官员带着全副武装的宪兵闯进来,误以为他暗中吸鸦片的事发了,吓得他慌乱中滚下榻来。后来才知道进来的不速之客,原为请他前往城外给一位重要的病人诊病,这才稍稍放下心来。

张简斋到黄山别墅见了求诊的患者,原来竟然是蒋夫人宋美龄!经他施用望闻问切四诊之法,才发现宋美龄的胃病确实与众不同。她的胃并不像普通胃病患者那样疼痛难忍,只是无法进食,并伴有咳嗽之声,间或痰中还有些脓血。张简斋经过诊断,不禁暗暗地吃了一惊,说:“夫人的病乃是胃瘫,如果成脓以后便更不好医治了。”

宋美龄听了更为紧张,她不明白胃瘫究竟有多严重,听了这位江苏中医的诊断,心忽然悬了起来。急问是否用中草药可以医治。张简斋急忙拍胸表示:“请夫人放心,我保证三剂草药大病可愈!”果然是重庆城里有名的“三剂药”!宋美龄也不得不相信了。

于是张简斋当即处成一方,决定以“千金苇茎法”治之。

他开出的处方是:去苇茎、加瓜蒌、丹皮、酒制大黄、甘草等,三煎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