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伏击战(1 / 2)

虽然暗叫不好,但乌力罕也不怎么畏惧。

在冷兵器时代,骑兵来去如风,如同现代社会的坦克兵兵一样,是陆战之王,面对数倍的步兵,骑兵常常能够利用快速特点,在局部战场上形成以多打少的优势,战而胜之。(西方评价,在可以连续发射的左轮手枪发明之后,在机枪发明之后,骑兵才逐步走入历史的坟墓)。

在鸟铳出现之前,中原民族除了训练骑兵与北方少数民族血拼之外,最佳方式就是利用弓弩、连弩。

乌力罕自信慢慢,而杨轩也是如此。

山坡周围布置了四百多人,其中有令百多是弓弩手、鸟铳手,杨轩认为单凭这两百多弓弩手,鸟铳手就可以大败对方百余骑兵。

看到前面火光闪烁(点燃火绳枪),弓弩不断射入阵中,冲在前面的骑手一个个慌忙勒紧马缰,但战马奔跑太快,要想勒紧马缰以躲避从天而降远射而来的弓箭(呈现45度角,可以射出两百余步,然后从天而降落在地上)

而就在大家拼命躲避弓弩射击的时候,前方浓烟冒起,鸟铳阵阵响起,官军站在坡坎后面,居高临下的对准近处蒙古骑兵不断放铳、放箭、放弩。

由于相距甚近,有的还不到三十余步的距离,再加上战马目标太大,一个个简直就是活靶子。

前方蒙古骑兵纷纷落马,有的甚至被打成筛子,满身都是箭弩,或者被弹丸洞穿。

而后面的骑手不明究竟,以为遇到小股流寇,打着战马往前面冲锋,与前面的骑手碰在一起,一时之间人马拥挤在一起,阻塞道路,而且让战马速度陡然降低。

战马身躯非常大,现在一匹匹战马速度都降低下来,不论鸟铳还是弓弩,根本不需要瞄准,抬枪就射,十拿九稳的。

一些蒙古骑兵自恃英勇拼命想冲过去,但道路十分狭窄,在接近坡坎的地方到处都是乱石,数百官军在坡坎上居高临下的对准冲过来的骑兵不断放铳,放箭。

蒙古骑兵拼命用弓箭还击、用三眼铳还击,而官军火枪手、弓箭手数量远在蒙古骑兵之上,刚一开始就占尽优势,片刻功夫就射死射伤达到十余骑。

小旗长乌巴拉大怒,依仗战马披了马甲,而自己身上也穿有棉甲锁子甲这些重铠,冲了过来,虽接连被弓箭射中,身上如同刺猬似的,仿佛刀枪不入。

看到乌巴拉如此张狂,几个枪手举起鸟铳连续射击,虽然左躲右闪的,但左肩中弹,差点掉下马来。

乌巴拉不顾深受重伤,不顾战马受伤,双腿拼命夹紧马肚子,挥舞鞭子狠打在马屁股上,接连受到巨创的战马变得疯狂,不顾前面的道路崎岖,拼命的冲过来。

乌巴拉冲在前面,后面的蒙古骑兵看到机会,一个个勒紧马缰,不顾不断射来的鸟铳、箭矢,凶横的冲过来。

看到蒙古骑兵如此英勇,一些人不由自主的往后退却。

杨轩不敢置信的揉了揉眼睛,自己集中百余鸟铳手,百余弓弩手,本来以为如此多远射武器会杀得对方丢盔弃甲的,谁料到居然还对官军发动反冲锋。

而面对蒙古骑兵,官军怎么军纪如此之差,居然一些还扔下兵器逃窜呢?

这还是在丘陵地带鏖战,若是在平原地带,其结果那只会更惨。

更糟糕的对方是四条腿,而步兵是两条腿,若逃跑的话也是凶多吉少。

为了鼓舞全军士气,杨轩亲自率领一个火器中队冲了下来,对准冲过来的战马放铳。

乌巴拉虽然颇为疯狂,但道路崎岖,再加上十余支鸟铳齐射,威力甚大,在离步兵队约四五米的地方接连骑士被鸟铳射中,乌巴拉再也不能呈威风,整个人从马背上摔了下来。

虽然射杀蒙古小旗长乌巴拉,但后面敌骑不断冲过来,一些战马披了马甲,身上穿了厚厚铠甲的骑手冲在最前面,后面骑手则戴着头盔,穿着袍子远远的躲在后面射箭掩护还击。

杨轩一面观察敌情,一面高声呼喊指挥火枪队装填弹药射杀冲过来的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