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七章 这磨玉山上,真有神仙吗?(大结局)(1 / 2)

铛——

铛——

铛——

悠扬的钟声传来,一个个身穿道袍的年轻道士们走出巍峨的大殿,有说有笑的朝着斋堂走去。

“你今天功课做得不错啊,看你一动都没动,诚心正意啊!”

“诚心正意个啥……我昨天看了一宿的小说,今早瞌睡死了,刚才梦游呢……”

“啊?你这要是被师父知道,可是要跪香的!”

“嘘嘘嘘……别嚷嚷,走走,吃饭去,请你吃豆腐汤加饼丝……”

“哼哼,光请我吃可不够,待会儿记得给真君神像上供,不然你在他面前开小差,他也饶不了你!”

“知道了知道了……”

“……”

道士们三五成团,前往斋堂用早膳。

而磨玉山的第一批游客,也在此时涌上了山。

“大家辛苦了!一路攀登,终于到达!快快,快上来,前面,就是整座磨玉山最大的宫殿,敕建真君殿!”

声音传来,只见一位年轻的女导游手里摇着小旗,朝着身后的一群大学生们催促道,

“哎呀,还大学生呢!你们这也不行啊!快点快点,我们要赶在所有人面前烧第一炷香!”

“真君殿每天的第一炷香,是最灵光的!想求什么都能求成!”

“快点快点!后面老头老太要追上来了!”

台阶上的一帮大学生爬了两个小时的山,此刻累的都跟死驴似的了,一个个上气不接下气,直翻白眼。

好在女导游的话刺激到了他们。

无论是为了抢第一炷香,还是不让身后老头老太超越,他们都咬紧牙关——

拼了!

蹬蹬蹬!

十几个年轻大学生一鼓作气,憋着一股劲冲上了坡,一路踉跄到了巍峨大殿之前——

“都让开!”

“我要烧第一炷香!女神,跟我在一起吧!”

一个短发圆脸的男生冲到了大殿前吼了一声,惹得身后众人一顿鄙夷。

烧上第一炷香的居然是个舔狗?

估计真君也会感到晦气吧……

正此时,一道身影从真君殿内走了出来,手里捧着三支清香。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不过,你口中的女神未必就是你的正缘;而与你命中有正缘的女子,才该是你真正的女神。”

“拿去吧,它,会助你找到正缘的。”

圆脸男生一愣。

面前,是一个年轻道长,嘴角还挂着几分淡笑。

“呃……谢谢。”他下意识的接过三支清香,在殿前香炉中点燃,而后插入了香灰之中,恭恭敬敬的拜了三拜。

年轻道长笑了笑,重新走进了大殿之内。

而与此同时,女导游也带着身后的十几个大学生走了上来,在香炉边上拿香。

磨玉山是5A级自然风景名胜区,但却不收门票,即便上到了山上的真君殿,也不收香火钱,每个上山的人都能免费领取三支清香,可自行拜殿。…。。

“你运气真好,竟然能抢到第一炷香,而且还是源益道长亲自送你的。”

女导游啧啧称奇道,

“看来,你能心想事成了。”

“真的?”圆脸男生挠了挠头。

女导游耸了耸肩。

“好好参悟道长的话吧!”

她点燃清香,朝着殿内拜了拜,而后教身后众人插香拜殿的动作,最终一同将香插入了大香炉内。

“这就算拜完殿了!真君老爷知道你来了!”

女导游一转身,笑道,

“大家知不知道,殿内供奉的是谁?”

“是初唐道士徐风雷,字听明。”一个戴黑框眼镜女生推了推镜框,应道。

“没错。”

女导游介绍道,

“我们所拜的这位真君,全称大威护国靖宇贞阳显圣真君,其原型为初唐时期的一位传奇人物,徐风雷。”

“这个名字大家应该也很耳熟了,上过历史课的都知道。说到唐朝,就一定绕不开这个人物。”

“在唐朝,他的封号就有一长串,你们都是大学生,应该都知道吧?”

当导游的,跟游客互动很重要。

不然就说成单口相声了,气氛搞不起来。

而这种提问,正好也给人群中学识渊博的人,一次人前显圣的机会。

“太师、太保、晋国公、工部尚书,食邑万户。太宗之挚友,高宗之师父;地位超然,被李唐皇族以及外唐三国皆尊称为老祖宗。”

黑框眼镜女生应答如流,

“他所掌握的产业,足以强行控制整个大唐。当然,他不需要强行,只要他开口,随意便可废立皇帝。”

“诛杀王太后,便是证明。”

众大学生纷纷看向女生,而女生只是淡然的推了推眼镜。

“厉害厉害。”

女导游竖起了大拇指,笑道,

“不愧是高材生,那我再考考你,为什么这座大殿,叫做敕建护国真君殿?”

众人抬眼仰望。

果然,大殿上方的匾额中,有着鎏金的七个大字——

敕建护国真君殿!

“敕建的意思,便是尊奉皇帝圣旨建造的宫观庙宇,比一般庙观地位要超然的多。”

黑框眼镜女生道,

“这座真君殿,是明太祖朱元璋下旨建造的。”

“我说的,对吧?”

女导游笑着点了点头。

“一点都没错,那你知道,为什么身为明太祖的朱元璋,要特意下圣旨,加封这位唐朝传奇道士为真君,建造这一座真君殿吗?”

她问道。

黑框眼镜女生一怔。

“这……我倒是不太清楚。”

她老老实实的道。

这会儿上到山上来的游客,已有上百人,他们皆是被这边的话语所吸引,纷纷看了过来。

女导游嘴角微微上扬。

“终于有你不会的了,你要是还会,那我今天都不用干了,哈哈哈……”

她开玩笑道。…。。

在场众人皆笑,注意力越发集中。

“徐风雷,是真实存在于历史上的人物,这点毋庸置疑。但他的身上,却有着无数传说,唐朝四百年,他的传说故事甚至有几百上千个版本,也正是因为这些传说,他在民间逐渐的神化了,逐步有了香火,然后越来越鼎盛,在唐朝中后期,已然有了大规模的信众。”

女导游道,

“老百姓都是务实的,如果一个神明的香火越来越鼎盛,那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很灵验。”

“当然,抛开这些传说是否是真的不谈,徐风雷本人就有三大神迹。”

她打开保温杯喝了一口水,继续道:

“第一次,便是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诛杀王太后一事。根据史料记载,唐高宗驾崩后,王太后升级为太后,把持朝政,连续废立了两次皇帝,于公元699年意欲代唐称帝,而就是这一年,于磨玉山清修数十年的徐风雷下山,一下山以迅雷之势集结军民,天下景从!轻松入长安、踏两仪,诛杀王太后。”

“徐风雷只比太宗皇帝小两岁,所以那一年,他已然是99岁之高龄,然而根据史料记载,说徐公鹤发童颜,步履轻盈,望之如壮年。”

“也就是说,一个已有百岁的老人,在当时的世人眼里,连60岁都看不到!集结军队、星夜兼程杀入长安诛杀王太后更是毫不费力,宛若喝水一般,轻松护国!”

“若非真正长生有方的得道高人,哪里办得到?”

“这,是其一。”

众人听得专注,就连大殿内的道长也倚靠在门柱上,侧身倾听着。

他的脸上,总是挂着几分淡淡的笑意。

“第二件神迹,乃是公元818年,大唐建国整整两百年之时。”

女导游又道,

“那时的大唐,已享两百年国祚!历经王太后一乱后,众臣扶保贤君上位,有徐风雷坐镇,四海升平,贤君奋发,大唐国力再度上升!此后更是连出了四代明君!”

“两百年间,大唐陆路上一路推进,灭亡当时的大秦,也就是罗马帝国,之后更是节节胜利,一度占领整个欧亚大陆!”

“海陆上,南亚、东南亚乃至于澳洲,都为唐人所登陆、征服。可以说,当时七大洲只有非洲和美洲还有南极洲不是唐人的领土,而即便是非洲和美洲,都有唐人航海家和大唐商队的活动,无数部落、小国称臣纳贡,南极洲都有唐人探险家前往探险!”

“那时节,唐人的足迹,真是遍布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而大唐,也成了名副其实的第一代日不落帝国!”

一番话语,女导游说得情绪激动,在场的游客也是心潮澎湃!

那,是华夏历史上最辉煌的年代啊!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想做到,而真正做到的,唯有建国两百年时的大唐!…。。

当然,盛极而衰,是必然规律。

任何事物到达顶峰之时,必然是要走下坡路的。

“公元818年,也就是大唐天佑年间,唐英宗穷奢极欲,痴迷后妃,宠信奸相,大唐内外尽皆不满,民怨沸腾,而最致命的一点是他将大将军之职,赐给了心怀鬼胎的番将安布、史山明。”

女导游轻叹一声,道,

“后面的事,大家也都知道了,著名的安史之乱爆发,两位番将突然起兵七十万,欲覆李唐江山!英宗惊慌失措,连吃败仗,最终仓皇逃窜出长安,国都沦陷。”

“国都沦陷之后,不光是内部陷入了混乱,分封于外的诸王也都蠢蠢欲动,意欲趁此机会脱离大唐管控,英宗派使者求援,竟无一国肯派遣援兵平叛,就连唐魏、唐吴、唐秦三国的国主,也都是一副坐山观虎斗的模样,对英宗的求援置之不理,甚至还出言羞辱。”

“昔日的血浓于水,到此刻,早已不剩下什么了,英宗绝望之下,在逃亡途中忧惧而死,皇太子继位,是为唐代宗。”

“代宗于乱中继位,绝望茫然,幸逢高人指点,乔装打扮,化作普通流民,前往磨玉山跪请老祖宗徐风雷拯救李唐社稷,这一跪就是三天。”

“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不得而知,但史料记载,三天之后,代宗手捧太宗圣旨和三道令牌,派遣使者前往唐魏、唐吴、唐秦三国求援,这一回三国态度大改!皆出大兵二十万,合计六十万大军,驰援中土!”

“第二道太宗圣旨出世,天下震动,世人皆言徐风雷得道长生而未死,再加上代宗作风优良,不似英宗穷奢,民心复向大唐!全唐各地军队集结,与援军一道,合计百万大军,于香积寺与叛军对垒!”

“此战,磨玉山使者徐一言出,招降叛军,徐一言乃徐风雷五世孙,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言谈太宗、高宗以及先祖,指点正宗,正本清源。叛军由此军心大乱,内部分裂,唐军发动攻势,一举击溃叛军,招降无数!”

“席卷大唐,惹得生灵涂炭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而民间对徐风雷的供奉祈禳也是从这时候开始,逐渐兴盛。”

“世人由衷的相信,徐风雷已然得道长生,他遵守着与太宗皇帝的约定,守护着大唐的江山社稷……”

这番话说完,她已然是口干舌燥,咕咚咕咚的灌了好几口茶,才舒缓了过来。

“如果是我,我也愿意相信。”

黑框眼镜女生喃喃道,

“毕竟事实证明,大唐的两次重大危机,都被他所化解,护住了李唐的国祚。”

“特别是第二次,的确称得上是神迹了,即便他并没有露面,世人也不知道他到底是得道长生还是早就已经化为了一抔黄土。”

“可换个角度想,他如果真的已经作古,反而更让人震撼……”…。。

在场众人皆是点头。

是啊。

活着,不可思议。

可如果说他已经死了,还能在百年以后有如此的能耐,化解大唐的巨大危机……那岂不是更强悍?!

无论是死是活,徐风雷的神化,都是必然且合理的啊!

“可惜,安史之乱虽然平定,但大唐却也回不到往昔的繁荣了。”

黑框眼镜女生道,

“此战之后,功臣无数,内部隐患和矛盾也还有很多,代宗只能破例,分封异姓诸王,于境外唐土建国。”

“非李不封王的传统,也就此打破,大唐除了国内十道还实行郡县制之外,国外已然是和周朝没什么两样,各路功臣、军阀、宗室占据境外所有唐土,独立为王,整个欧亚大陆以及东南亚、澳洲各地,都被瓜分成了一个个封国。”

“当然,他们还是共尊大唐天子为皇帝,积极开拓经营的同时,还缴纳赋税。”

“在这个时期,从地图上来看,大唐的疆域扩张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但不得不说的是……这也只是名义上的大唐了。”

“此后不到一百年时间,远离大唐本土的北欧、澳洲等地的封国率先发表声明,宣布不再对大唐本土缴纳赋税,改为每年上贡,他们打响了第一枪,其余各地封国,包括唐吴、唐魏、唐秦三国皆是纷纷效仿,不再向大唐本土缴纳赋税,当时的唐天子纵然震怒,却也无可奈何,只能捏着鼻子认了,继续保持名义上的统治。”

“再后来,各大封国就连上贡都懒得上了,各自为政,除了名义上还尊奉大唐为宗主国外,已然是成了一个个独立王国,唐天子的旨意、调令、册封,一概不听!而他们互相之间,也有了摩擦和矛盾,开始了侵略与军争。”

“这,和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与大周朝廷的关系,已然是没什么两样了。”

“唯一的区别在于,各封国对大唐本土的兴趣,似乎都不大。外唐三国中,以唐秦国力最为雄厚,甚至一度超越大唐本土,可纵然它那么强,又离本土那么近,却从来都没有入主中原的想法,哪怕他们的第一代国主,曾是太宗的太子,并非没有入主中原的法理支撑。”

“这倒是让我感到挺奇怪的,不过,即便没有外部压力,到了唐后期,国运衰退也很明显。大唐兴盛的时候,连续七代都是明君;而到了衰退的时候,连续四代,不是昏君就是早夭!最终,一个襁褓里的婴儿被权臣们送上了皇位,也预示着大唐本土即将分崩离析……”

话音落下,她也是口干舌燥。

圆脸男生贴心的送上了一瓶未开封的矿泉水。

“谢谢。”

黑框眼镜女生朝着他笑了笑,咕咚咕咚喝了好几口,这才解了口渴。

“不客气。”

圆脸男生脸色一红,嘿嘿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