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囚徒(1 / 2)

唐传奇 胭脂鱼 2801 字 2022-03-14

罗成第一次看见秦琼,就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秦琼身材高大,囚衣也无法掩饰他的英气勃勃,淡金­色­的面容,微微的胡茬,跪在北平王森严的殿前毫无惧­色­。罗成心想:难怪张公谨他们几个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着急地为他说情,的确是条汉子。

这个案子涉及响马。隋朝年间,响马案和刺客案最为官府忌惮。感同身受,北平王罗艺每每审查发配而来的响马案,往往先打上一百杀威­棒­,活下来的再发往边关修筑边防。张公谨是王府新提拔的旗牌官,前几日向北平王殿下、燕山公罗成求情,说和自己有过生死交情的朋友被发配到了北平府,希望殿下一伸援手。罗成深知父亲的脾­性­,只得对手下表示爱莫能助。此时见秦琼仪表不凡,他心生怜惜,暗自沉思该如何按平父亲的杀气,竟然没有注意到父亲的神情有点儿古怪。

秦琼报完自己姓名后,已经做好豁出去的准备。奇怪的是堂上好长时间没有动静。他微微抬头,看见北平王把头略向上仰了一下,昂首不语。王座旁边站立着一个少年,一袭淡黄|­色­的锦缎长袍,长袍的边角绣着一只大鹰,神­色­漠然,站在威严得近乎­阴­森的大堂之上,直如一轮明月。北平王叫道:“秦琼!”

“罪人在!”

“再报一次你的姓名和父母名姓!”

“秦琼,字叔宝。父亲秦安,母亲秦宁氏。祖籍山东历城。”

北平王沉吟半晌,忽地起身道:“本王身体不适,退堂。”随着堂上堂下一声声呼喝声:“王爷退堂……”北平王带着儿子罗成径直离开大堂,只留下若­干­人等又惊又喜又犹豫。张公瑾等几名旗牌官把秦琼带离王府大堂,并未关入北平大牢,却擅自带回旗牌官休息的住所研究对策。

北平王习惯在退堂之后先和儿子在内书房休息品茗,顺便查询幽燕九郡的事务。这次回到书房,他喝着茶陷入沉思之中。罗成垂手伺立一旁,等了好一会儿,见父亲还是不发一言,便小心翼翼地问:“父王,那批刺客——您看?”

“你自行处理吧!对了,不要像上次那样把头颅送到老爷子的据点,不然又把他老人家气坏了。”罗成抿嘴想笑,怕父亲责怪自己孩子气太重,又强忍住了。

“这个姓秦的配军,你知道多少?”

“回父王,秦琼,山东历城的一个捕头,相传交游甚广。这次在山西天堂县误杀王姓人氏,被捕之时,搜查其身,在包裹内发现了山西响马案失窃的金银。”

“案子究竟是谁做的?”

“据说是一个叫单雄信的大响马。”

“近年来在幽燕和山东接壤处活动的窦建德是否与该案有关?”

罗成一时不敢接口。隋朝建朝迄今,隋帝杨坚朝政越来越荒疏,朝廷权柄渐渐落入越王杨素以及杨坚次子晋王杨广之手。各地响马渐生,他们有的是因为饥荒落草为寇,也有的是前朝遗留的反将。响马案层出不穷,幽燕九郡也不能幸免。窦建德是一个声名卓著的响马,主要在幽燕与山东边界一带活动。北平王罗艺对其极为恼火,多次出兵剿伐,但碍于自己与朝廷的微妙关系,加之窦建德本身极受当地贫苦民众的拥戴,终未将其捕获。

见儿子不吭声,北平王没有像往日那样大动肝火,反而心不在焉地喃喃自语:“真的好像!长得好像!”罗成对追捕窦建德的事情并不热心,他的注意力集中在刺客案上。北平王掌握幽燕九郡一方的生杀大权,是隋王朝保护北疆抵御突厥­骚­扰的最大屏障,也是朝廷忌讳的对象。隋帝杨坚想“和平”除掉北平王已经不是一日两日的念头,除了在山西、山东加强驻防,限制北平王的军队以捕贼为名越过所辖区域活动,还将杨素手下两员­干­将武平、武胜封为镇北将军和镇南将军,共同进驻北平,钳制北平王。此外,越王杨素亲自招募刺客,企图行刺北平王。

从南北朝以来,武艺高强之人不做朝廷武官,便为高官豢养的刺客。一些民间的帮派组织也多以行刺为主要经济来源,刺客之盛,蔚然成风。北平王在儿子渐渐长大后,防御工作就交给了罗成。和北平王以前私下残酷处死刺客的方法不同,罗成接受军务后,抓到第一批刺客,就在查明他们的门派师承之后,直接清剿,让这些刺客在幽燕九郡全无立锥之地。抓到第二批刺客后,砍下他们的脑袋,径直送到杨素设在山西的特­干­处。抓到第三批刺客后,他命人将刺客首领的头颅当作寿礼送到杨素的五十五岁寿宴之上,长安震惊。皇帝,他们私下称他为老爷子,在为长子、次子争夺太子之位苦恼之余,又为此大大地头疼了一回。

书房的帘子闪了一下,一个娇俏的丫头在帘子后面出现,她笑眯眯地对着罗成眨眼睛。罗成对丫头努努嘴,又使了个眼­色­。丫头转身离去。

北平王妃秦氏夫人斜躺在内堂的一张主长榻上,斜对面的椅子上陪坐着镇北将军武平的夫人吴氏。吴氏品尝着王府的一些小点心,啧啧称奇:“王妃,您这里的点心­精­细得不像咱们北平的产物了。单是这个桂花膏,这香味竟像江南的桂花就开在王府的园子似的。”王妃漫不经心道:“这个桂花,还真是王爷差人从江南快马加鞭运来的,累了多少匹马,香味才没走样,就品尝这个新鲜劲儿。”吴氏脸上露出艳羡的神­色­。

王妃看起来不满三十岁,娇艳得无愧于当年南陈第一名门小姐之称。秦氏王妃,闺名蕊珠,她的父亲秦旭,当年是南陈太傅。秦家以官位登显爵,秦氏王妃最高贵的血统来自她的母亲——谢氏,她乃是江南第一名阀谢家出身。南北朝时,五胡乱华,像当今皇上的血脉之中也夹杂着胡人独孤氏的血统,颇为两晋遗留的汉族贵族不齿。

见吴氏又露出那种小家子的神情,王妃淡淡地提点:“你要是喜欢,回头让雯儿给你包些回去。”吴氏献媚地一笑:“那就多谢王妃了。对了,上次听我们家老爷讲,有人密告到老爷子那里,传这里小王爷穿黄锦缎的衣服,老爷子又生了气,说要派人来查。”

“成儿不懂事。哪里是什么黄|­色­,分明是月白­色­的袍子。我嫌这颜­色­素淡了些,正要叫人绣些花样上去。”

“是,是,是。我家老爷也说,从不曾见小王爷穿过明黄的服­色­。”

王妃淡淡一笑:“老爷子还有什么不放心的,成儿这身子骨虚弱,他早是知道的。”

罗艺担任南陈大将之时,不听南陈皇帝调令,擅自带兵打下幽燕一带,本欲以之和南陈皇帝谈条件。不料打下幽燕后,隋帝已经灭了南陈。杨素、杨谅带军和罗艺对峙,双方交战数月,死伤无数,最后隋帝封罗艺为北平王,允其王位世袭,听调不听宣,镇守北疆,罗艺这才降了大隋。为了笼络罗家,隋帝将后宫一个不知名妃子所生女儿加封公主,下嫁给北平王。北平王的妻子秦蕊珠深得丈夫爱宠,公主过来,占不了丝毫便宜,反倒陪居侧室。秦氏与杨氏多年未孕,隋帝刚刚放下心来时,秦氏忽然怀孕,诞下一子,便是罗成。

罗成五岁这年,隋帝巡视到山西,召见自己女儿和罗成。罗成在二娘的陪伴下在大殿之上见到杨坚,他毫无怯意,只管对着皇帝叫:“皇上外公,皇上外公。”叫得皇帝心花怒放,抱住小孩子道:“乖孩子,就留在皇上外公身旁,陪着外公如何?”殿下站着的罗艺夫妻,听得皇帝慈祥的话语,背上汗毛都竖起来了。只听罗成手舞足蹈脆声道:“好啊,好啊!可是我只能陪外公到十五岁。”皇帝面­色­一寒,问罗艺:“此话怎讲?”

罗艺躬身答道:“这孩子胎里带来的虚弱,袁相士为他算命,说好好养,也未必能活过十五岁。”旁边的王妃眼圈都有些泛红。皇帝迟疑了一会,示意要把孩子在宫中再留一日。这一日,杨氏几乎愁白了头,只担心有人对小孩子下毒。她几乎寸步不离罗成,他的每一口水、每一顿饭,必得她亲口尝过才勉强放心。相传隋帝把几个著名的相师紧急召集进宫,在为罗成看完相后,把他放回罗艺身旁。江湖又传,几个相师看完相后改行做了大商贾,前往波斯贩卖珠宝玉器去了。

听到王妃这么说,吴氏笑得讪讪,正想找点说辞。恰逢王妃的丫头雯儿进来,在王妃耳旁悄声嘀咕了几句。王妃起身,笑道:“可巧他们爷儿俩也回来了。我就不送夫人了。”吴氏被雯儿送出门时,雯儿在她车上放进一个包裹,笑道:“这里面有一些点心,夫人喜欢再让人来拿就是。”吴氏捏捏包裹的角,觉得硬硬的,便高高兴兴回去了。

王妃在丫鬟们的陪同下来到书房外面,示意众人噤声,悄悄掀开帘子,听见北平王坐在椅子上喃喃:“不可能!不可能这么巧!”罗成站在旁边,走不敢走,坐不敢坐,正百般无聊地把身体重心从左脚换到右脚。于是便笑着问:“王爷想什么呢?什么这么巧?总不成巧到连晚饭也不用了?”北平王见夫人进来,当即起身,笑着迎上前:“今天审一个山东发配来的响马案……”

“不如晚饭后再讨论王爷的公事吧。”

罗成随着父母走出书房,母亲明锐的目光扫视了他的衣服一眼,平静地道:“僭越了。武平的夫人今日来说又有人密报到老爷子那里,你的衣服颜­色­让老爷子不高兴。”

罗成回答:“依孩儿看这女人分明是来敲诈的。北平府不能总养着这批蛀虫,吃了杨素的薪水,再来吃北平王府的­干­粮。朝廷并不拨军饷过来,幽燕的军队还要打仗,这样下去,咱们自养自资有些成问题。”